不知不觉已到端午时节,在这个传统节日,广东这儿可能少不了赛龙舟、吃粽子了!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赛龙舟是不可能了,但吃粽子还是可以的,毕竟过节嘛,要有过节的样子。粽子,味香美,具有养胃健脾,补中益气之功,但却不易消化,因此也是有禁忌,特别是以往就有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时节,粽子中医养生及禁忌吧。
吃粽子:过端午节,广东这儿几乎都有吃粽子的习惯。粽子风味有别,但材料通常都是以糯米为主料做成的,分咸甜两种,咸味粽子可加绿豆以及猪肉、蛋黄、火腿等类,丰富多彩。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着的《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治疗“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包粽子的叶子,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其具备天然和无污染的特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另外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近年来研究证明,粽叶(箬竹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粽子虽有它的好处,但也要分时及适可而止。
健康提醒:吃早餐勿食粽
馋食端午粽子除了会“食滞”外,随时会引发慢性病。中医专家指出,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在食用时应注意量的控制。每年端午节前后胃肠道病人会明显增加两成左右,市民食粽子应要有所节制。
端午节前后不少市民都喜欢拿粽子当早餐吃,个别酷爱粽子的市民甚至放弃正餐,每顿以粽子为主食。粽子是糯米做的,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下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患者发病。另外,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从而影响睡眠。
许多人会因粽子吃得多而引起肠胃不适,这主要是忽略了青菜、水果的摄取,造成纤维不足,在吃粽子时若能加些蔬菜清肠,并搭配水果,则可降低这些不适症的发病率。
端午节沏杯茶
粽子好吃,可吃多了就会引起各种肠胃疾病。以下介绍一款助消茶,可作为食用粽子之后的养生饮料,帮人们减轻肠胃负担。陈皮6克、麦芽6克、佛手柑9克、山楂9克、乌梅一枚、甘草4.5克,这样一帖的药量,可以煮约1000毫升的开水,当养生茶饮用。
吃艾角:在广东有些地方,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艾角”的风俗。艾角,是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煮过以后剁碎,与糯米粉、黄糖混合后舂匀,捏成一个个墨绿色的扁圆形。最后用香蕉叶垫底,放进蒸笼蒸熟,即成软绵香甜的艾角。
健康提醒:做艾角掺米粉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可以平喘、镇咳、祛痰、祛寒湿、理气血,同时还有止血凝血、镇静、抗过敏及护肝利胆等作用。林贯秋中医师告诉记者,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吃用艾草做的艾角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感冒和祛湿的作用。
但是,有些地方的艾角都是用糯米粉做的,糯米粉相对不易消化,因此不能多吃。食用过多,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也可以尝试把糯米粉换成大米粉做艾角,从田里摘来野生的艾草,和大米粉掺在一起,做成艾角,老人小孩子也能吃。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借端午时节,祝大家端午安康,身体健康!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过上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