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路边看手机,小心崴脚哦!崴脚引发事故怎么办?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1-06-02 08:54 阅读量6700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提高,有些人就连走路时,也不忘争分夺秒的工作,于是边走路,边在手机上完成工作,但也有些人纯属于在玩!但有这种行为的,不管是在工作也好,在玩也罢,都要小心意外崴脚哦。

崴脚,医学上又称踝关节扭伤,事可大可小!可能很多人都有崴脚的经历,轻微自己用点药,休息几天就好了,再重者找医生处理一下,一般1周也能好,但也有小部分人却因崴脚丢了性命!

医生,您别吓我哦,不就崴个脚吗?确实是崴脚很常见,平时门诊也经常处理过,但崴脚出事的报告还真有。

据报道:“嘉兴海宁市中医院(市肿瘤医院)的急诊科里来了一位69岁的吴阿姨(化名),吴阿姨一脸愁容的告诉医生,自己没什么基础性疾病,就是突然有些胸闷、气急。后来,急诊科的徐晗飞医生仔细询问吴阿姨情况后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三天前吴阿姨的脚崴了。因为脚崴了,吴阿姨在床上一动不动躺了一天,第二天感觉好些后她就下床走动,没想到第三天就觉得胸闷、难受。好在徐医生能够及时做检查处理,要不然这位阿姨随时有可能要丢性命的!”

下面这一位女士就没那么幸运了,因崴脚后没过几天,便陷入昏迷,12天后离开人间!最终死因就是肺栓塞!

原来崴脚还真可大可小啊!那么当我们崴脚了该怎么办呢?

首先,崴脚24小时内应采用冰敷及加压的方式以减少毛细血管出血及组织液的渗出,切忌热敷及按揉,以防加大损伤及出血;其次,待活动出血期过去后,则可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处理,如针灸、刺络放血等方法。刺络放血可使瘀血尽出,散寒止痛,使经络畅通。最后,损伤的后期,肿胀不明显时,可使用手法按摩治疗,同时可采取足踝部的功能锻炼,如足部的背伸及屈曲的锻炼。踝部扭伤的恢复,不仅仅是消除肿胀及疼痛,若恢复不到位,可以引起局部组织发生粘连,出现功能的障碍,甚至引发踝部的习惯性扭伤及创伤性关节炎。

医生,那我们崴脚怎么去判断会不会静脉栓塞呢?

如果崴脚了,出现软组织肿胀伴强烈胀痛从扭伤的脚踝处一直延伸到小腿肚,脚尖出现麻痹感,这样的症状就提示受伤的下肢极有可能形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

哪些人更容易得深静脉栓塞呢?

第一、高龄者

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会有所下降,静脉也会如此,瓣膜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血液瘀滞,血流变得比较缓慢。一般到了50岁以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会有所增加;年龄越大发生的几率越高。

第二、肥胖者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人变得越来越胖,肥胖会对我们身体的代谢等造成不良的影响,让身体处于高凝的状态,所以容易形成血栓。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讲,还应该注意减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久坐或卧床的人

长时间坐着或受某些原因影响,只能长时间卧床的话,血流容易淤积,这种情况血液的流通会受到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也可能会形成。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即便是做完了手术,也应该争取早期下床活动。

如何预防深静脉栓塞呢?

1.及时补充水分: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补充水分,每小时最好补充200ml的水,避免血液黏稠。

2.经常运动脚部:每小时要做3-5分钟的脚部运动,包括脚尖、脚趾及膝盖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例如:做踮脚尖、 按摩腿肚等运动。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我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