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推迟生育的夫妇在逐年增多。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也越来越多高龄夫妇寻求解决生育问题。
本周三晚,深圳恒生医院生殖医学科韦继红主任医师在线直播讲解“高龄备孕如何怀得上、保得住、生得下”,本期文章带领大家回顾此次直播的精彩内容。
高龄女性
医学界定义女性超过35周岁分娩为高龄产妇,提示了母亲健康风险和生育畸形儿的风险增加。
高龄男性
男性的生殖能力同样受年龄影响,可能来得比女性迟一些,多数认为男性年龄超过40岁也是生育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并且,随年龄增长出生子代的健康风险相应增长。
总的来说,高龄生育的受孕率更低,自然流产率更高。婴儿患有出生缺陷的风险也更高。
① 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加速下降
由于女性的卵泡数目是有限且固定的,一般认为在35岁之后,女性的可利用卵泡、卵子数量会变得稀少,因此,生育的“原材料”已经濒临枯竭。
② 卵子、精子、胚胎的异常率增加
高龄妇女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不足,细胞能量缺乏,导致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裂障碍,使胎儿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高龄男性精子数量、精子活动力呈下降趋势,精子畸形率增加,精子DNA碎片增加。
卵子及精子的质量下降导致胚胎异常率增加,这就是高龄夫妇低妊娠率、高流产率和高出生缺陷率的主要原因。
③ 高龄对女性子宫内膜的影响
高龄女性卵泡的数量及质量下降,排卵障碍,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不正常,导致子宫内膜出现:
生长不良——过薄(<7mm)
生长过度——过厚(>17mm)
异常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
高龄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增加,子宫粘膜下肌瘤和突向宫腔的肌壁间肌瘤。子宫内膜异常导致胚胎种植率下降,流产率增加。
④ 高龄夫妇的健康状况,如慢性病等
随着年龄的增加,多脏器功能趋于衰老,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影响了卵子和精子质量,导致胚胎质量下降,妊娠率低,流产率高。
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高龄妇女,妊娠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心肌功能等负荷增加。高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是非高龄孕妇的5倍,早产及低体重儿增加;40岁以上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是20-30岁孕妇的8倍,巨大儿增多。子代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概率均增加。
① 生育力评估
女方检查:月经第2-5天抽血检查基础性激素6项、抗苗勒氏激素(AMH)、超声检查子宫、子宫内膜、卵巢及基础窦卵泡数。月经干净3-7天造影或宫腔镜检查输卵管通畅度。
男方检查:精子浓度(数量)、活动力、精子形态、精子DNA碎片等。
② 身体健康评估
健康检查:关注血压、体重、心肺肝肾功能
感染方面:衣原体、支原体、淋菌、梅毒、HIV、乙肝、丙肝、滴虫、霉菌,HPV
内分泌方面: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
免疫方面:有流产史的查抗卵磷脂抗体、狼疮等
遗传方面:染色体、血型、遗传基因分析
生育力评估早进行
年龄35-39岁,备孕3-6个月未孕,要进行生育力评估;年龄40岁以上备孕,一开始就要评估生育力。
生育力低下早治疗
生育力评估为生育力低下者,应积极接受助孕指导及治疗;对年龄≥40岁的女性,推荐直接进行试管婴儿助孕治疗。
慢性疾病病情评估、控制
糖尿病:患者妊娠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内分泌专科确定糖尿病的分级,决定能否妊娠;妊娠前血糖应调整到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5%以下;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妊娠前最好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妊娠。
高血压:孕前评估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正在应用的降压药物与疗效等;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肥胖:体重指数(BMI)大于24,孕前要进行体重管理,大于28要减重。
保持心情愉悦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新陈代谢、内分泌及免疫活动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女性排卵正常,月经规律,有利于妊娠;不良情绪、焦虑抑郁可导致高血压、内分泌紊乱、女性卵泡发育不良、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导致不孕.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
通宵熬夜、昼夜颠倒会使神经内分泌失调,影响卵巢及睾丸的正常运转,改变卵子和精子的生存环境,影响卵子及精子质量。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每天跑步5-10公里或其他体育运动(每周至少3-4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延缓身体器官衰老和机能衰退,有利于保护卵巢及睾丸功能,提高卵子及精子质量。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三餐定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女性要适当摄入鱼、虾、蛋、牛奶、蔬菜、水果、豆类、大麦、荞麦等食物,少吃甜食,饮食偏向清淡。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
吸烟、酗酒,碳酸饮料、浓茶、咖啡,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卵子及精子有不良影响。染发和浓妆产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影响卵子及精子的发育,导致胎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