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畏惧的“五十肩”

丘志河医生 发布于2020-04-27 22:05 阅读量6956

本文由丘志河原创

       肩周炎,又称黏连性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周肌、肌腱、滑囊炎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关节内、外粘连,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临床特点。多见于中年人和老年人,50岁左右易患病,女性多于男性。左厕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本病有自愈趋势,约需要两年左右,常因功能障碍而就诊。

       肩周炎是多种原因致肩盂肱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方向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关节腔变狭窄和轻度骨质疏松为临床特点。它是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基础上发生的,部分病人,可有局部外伤史和某些诱因如慢性损伤,局部潮湿受寒等,或继发于肩部软组织及全身性疾病。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诱因。

       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可分为:凝结期、冻结期和解冻期。肩周炎和其他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炎症一样,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处理不当会加重病变,延长病期,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早期肩周炎的主要功能障碍是因为肩关节疼痛而致活动范围受限,进一步限制活动,最终致冻结肩。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两年左右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慢性发作,阵发性疼痛,逐渐发展为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随气候变化或劳累而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

肩周炎.jpg

(2)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尤甚,随着病情进展和废用效应,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以至于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可影响肘关节功能。

1.jpg

(3)怕冷:大多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害怕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多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治疗: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没有统一定论,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疗法、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同时进行功能训练,一般效果较好。一般保守治疗无效的话可考虑在麻醉下进行手法松解或者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松解,效果良好。

       康复锻炼:

(1)体操练习: 双手握住体操棒, 在体前, 手臂伸直, 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 尽量向头后部延伸; 在体后, 双手握棒, 用力向上举。

(2)手指爬墻练习: 侧位或面对墙站立, 抬起患侧的前臂, 以食指和中指贴墙, 然后沿墙向上慢慢做爬墙式运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