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烦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秦波医生 发布于2024-04-23 22:40 阅读量668

本文由秦波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原创

前两天,我的糖尿病视网膜门诊来了一位42岁的年轻患者。自述近2月右眼视力明显下降,有黑影在眼前飘动,看东西变形。刚开始以为是加班太劳累引起的,周末休息后仍不见好转,感觉情况不妙才过来医院找我。

询问病史发现,他有近10年的糖尿病史,一直在用药控制血糖,但过年前后各种应酬,熬夜加班等等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

随后查眼底,诊断: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左眼仅有网膜散在出血;右眼则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弥漫性出血渗出及黄斑水肿。

所以,今天有必要一起来聊聊这个恼人的“甜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DR)。

病因: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环境对微血管、大血管、神经造成破坏,从而会导致一系列威胁我们生存质量甚至生命的严重病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其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据统计,每三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发生视网膜病变,一般而言糖尿病病程越长患病可能越高。

帮凶: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高血糖伴有高血压; 高血糖伴有高血脂; 吸烟; 糖尿病患病时间(病史越长发病率越高)   

糖尿病在视网膜上引起病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年累月的血管损伤造成的。因此,正确控血糖、控血压、控血脂(这“三高”往往相伴而行)、避免血管损伤的行为(如烟酒等),可以有效避免微血管损伤;全身病症的控制,是眼部包括糖网等并发病症治疗的基础。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如空腹血糖较高于8mmol/L者,三个月左右就应查一次眼底(眼底一张照)。从而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控眼部并发症,避免失明。

分期:

糖网病变按严重程度分两期:

1.非增殖期病变:首先发生

2.增殖期病变:其后发生且更严重非增殖期糖网病变(NPDR)此期患者视网膜内的小血管渗出液体或血液,可发展成小膨出。受渗漏影响的视网膜区域肿胀,导致部分视野受损。

最初,对视力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之后,视力逐渐受损。可能会出现盲点,但患者可能没有注意到,通常只有在进行检查时才会发现。如果视网膜中央区黄斑(包含高密度的感光细胞)附近发生渗漏,中央视力可能模糊。若因血管渗漏造成黄斑性水肿,将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但是,即使视网膜病变发展到非增殖的晚期,患者也可能不会出现视力下降。

增殖期糖网病变(PDR)在增殖期,视网膜损害加重,会促进新生血管的异常生长,引起出血及出血吸收后的瘢痕增殖膜,较大面积的增殖膜扩展收缩可导致反复的出血,甚至范围不一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与DPDR病变相比,增殖期DR导致视力下降更严重,终因玻璃体大量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完全或几乎完全的视力丧失。同样的,新生血管的生长也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以及黄斑性水肿形成。

这些并发症都可以导致及其严重的视力下降。增殖期DR的症状可包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漂浮物(黑点)、严重的突发无痛视力下降。

治疗:

1.视网膜激光治疗(光凝)。光凝的作用在于破坏病变区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减少其耗氧量;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以增加脉络膜循环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营养供应,从而控制糖网的进展。光凝主要用于中、重度糖网病变;目前并无其他治疗可以完全替代视网膜激光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视网膜光凝作为物理性损来造成视网膜应激反应而起作用。短时间内过量的光凝偶尔可引起或加重黄斑水肿,造成视力下降,大部分通过进一步治疗可以恢复,因此范围广泛的光凝治疗,不建议一次性完成,可分次治疗减轻反应;另外,光凝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刺眼及疼痛感,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

2. 抗VEGF药物治疗。最新版的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指南,把抗VEGF药物作为DR病变伴水肿的一线治疗方法。将单抗或融合蛋白类药物经巩膜注射入玻璃体腔内,起到抗VEGF的作用。目的就是DR眼玻璃体内新生血管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不同类别的抗VEGF药物,有的是对抗VEGF的抗体,可以和VEGF结合;有的是竞争性地结合VEGF的受体,使VEGF不能发挥作用。

3. 手术治疗。PDR期患眼,玻璃体积血、大量渗出,甚至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这时须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来清除不能完全吸收的玻璃体积血、机化,剥除严重的增殖膜,复位牵拉脱离的视网膜,并完成一个完整的全视网膜光凝(PRP)。

  文末诗:

《糖网病变之科普》

甜蜜烦恼糖尿病,网膜病变要知晓。

发病因素须了解,分期标准细推敲。

治疗手段趋完善,早期科普价更高。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