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困扰?
明明认真刷牙
牙齿却隔三差五地疼
尤其是后牙位置
牙龈还经常鼓个包
按着软软的有时还会流脓
吃了消炎药或“下火药”
好一阵子,可过段时间又“卷土重来”
如果你正被这种反复发作的牙疼和牙龈肿包折磨,千万别总怪“上火”!这很可能不是你照顾不周,而是口腔里的阻生牙在暗中作祟!
阻生牙:牙齿界的“钉子户”
顾名思义,阻生牙就是牙齿在萌出过程中“受阻”,无法正常长到它该在的位置上。
它们可能:
完全埋伏: 深埋在牙龈和颌骨里,肉眼根本看不见。
部分萌出: 只冒了个小尖尖,大部分被牙龈覆盖。
“躺平”或“歪着长”: 方向不正,顶着邻牙或牙槽骨。
阻生牙 ≠ 智齿专属! 虽然智齿(第三磨牙)是最常见的阻生牙(约80%的智齿会阻生),但尖牙(虎牙)、前磨牙等其他牙齿也可能发生阻生。
为何阻生牙总爱“惹是生非”?
这颗没长出来的牙,怎么会导致反复疼痛和肿包呢?关键在于它制造了一个“卫生死角”和“慢性刺激源”:
冠周炎的“温床”:
对于部分萌出的阻生牙(尤其是智齿),覆盖其上的牙龈会形成一个“口袋”(盲袋)。
食物残渣和细菌极易钻进这个口袋,却极难被清洁出来。
时间一长,细菌大量繁殖,引发冠周组织发炎,这就是智齿冠周炎。
症状爆发期: 剧烈疼痛、牙龈红肿溢脓、脸颊肿胀、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甚至发烧、淋巴结肿大。
反复发作: 炎症经药物控制消退后,只要盲袋存在且清洁不到位,极易再次感染发作,形成“好了又犯,犯了再好”的循环。
邻牙的“隐形杀手”:
阻生牙(特别是水平阻生的智齿)会紧顶或挤压前面的第二磨牙。
这种持续的压力不仅可能导致邻牙疼痛,更可怕的是会在邻牙不易清洁的位置(尤其是牙颈部)形成蛀牙(龋坏)。这种邻面龋隐蔽性强,发现时往往已伤及牙髓,需要根管治疗,甚至导致邻牙松动脱落。
颌骨内的“破坏王”:
完全埋伏的阻生牙也并非无害。它可能持续压迫周围骨质或牙根。
更严重的是,它周围可能形成含牙囊肿。这种囊肿会像吹气球一样缓慢但持续地破坏周围的颌骨,早期无症状,等发现时可能已造成大面积骨破坏,甚至需要大范围手术。
牙齿排列的“搅局者”:
阻生牙(特别是尖牙)可能挤压其他牙齿,导致牙齿排列不齐、牙缝变大或牙齿扭转,影响美观和咬合功能。
揪出“元凶”,打破反复魔咒!
面对反复的牙疼肿包,别再只靠消炎药和凉茶了!
你需要:
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医生会进行临床检查。
关键一步:拍X光片! 普通牙片(根尖片)或更全面的口腔全景片(曲面断层片) 是确诊阻生牙的金标准。它能清晰显示牙齿的数量、位置、形态、阻生方向及其与邻牙、重要神经血管的关系。
专业评估,制定方案: 医生会根据阻生牙的位置、类型、有无症状、是否危害邻牙及全身情况,给出专业建议:
别让“小麻烦”拖成“大问题”!
反复的牙疼和牙龈肿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阻生牙这颗口腔里的“定时炸弹”,越早发现、科学处理,越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如邻牙损坏、颌骨破坏、间隙感染扩散)。一旦怀疑是阻生牙作怪,请务必寻求专业口腔医生的帮助,拍个片子,揪出真凶,彻底告别反复发炎的烦恼!你的牙齿健康,值得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