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黄=脏? 淡黄非耻,病白为戒!

杨志平医生 发布于2025-07-09 10:34 阅读量161

本文由杨志平原创

当广告里明星的牙齿白到刺眼

当社交平台

充斥着“黄牙羞耻”的标签

我们是否该反思:

牙齿的色泽,何时成了人格的调色盘? 

一、牙齿天然颜色由本质决定

牙釉质半透明+牙本质偏黄

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是半透明的,内层的牙本质(Dentin)天然呈淡黄色。牙釉质越薄/越透明,透出的牙本质黄色越明显。天生牙色偏黄可能是健康的表现,说明牙釉质矿化良好、结构致密。

个体差异

就像肤色不同,人的天生牙色也有差异(乳白、淡黄、米白均属正常),与基因、种族相关。



二、导致牙齿变黄的常见原因

✅ 非病理性原因(与"脏"无关)

饮食染色:咖啡、茶、红酒、咖喱、酱油等深色食物。

烟草/槟榔:尼古丁、焦油附着牙面。

年龄增长:牙釉质自然磨损变薄,牙本质更明显。

药物影响:如某些抗生素(四环素)沉积在牙本质内。

⚠️ 需关注的病理性原因

牙结石堆积:软垢矿化后形成的黄色/褐色硬质沉积(需洗牙清除)。

龋齿(蛀牙):早期表现为白垩色斑块,后期可能变棕黄/黑。

牙髓坏死:受伤或感染导致牙齿灰暗无光泽。

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表面出现黄色斑块或凹陷。


三、牙齿颜色 ≠ 清洁度

干净的健康牙齿也可能偏黄(尤其牙本质厚的人群)。

白色牙齿也可能有隐患:比如早期蛀牙的白色斑点、过度漂白导致的釉质损伤。

真正的"脏":指的是牙菌斑(无色黏稠生物膜)、牙结石、食物残渣等,需通过刷牙、牙线、洗牙清除,而非单纯追求美白。


四、如何科学应对?

区分性质:

若均匀淡黄+光滑表面+无不适 → 大概率是健康天然色。

若局部黄斑、粗糙、敏感 → 及时看牙医。

正确清洁:

每天刷牙2次+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冲牙器。

每年1-2次洗牙(清除牙结石)。

谨慎美白:

冷光美白、牙贴等仅改善外源性染色,对天生牙黄效果有限。

避免频繁使用强效美白产品损伤釉质。

关键结论

牙黄 ≠ 脏。健康牙齿本就带有天然淡黄色调,颜色本身不是卫生标准。真正的口腔健康在于:

无牙菌斑/牙结石

牙龈无红肿出血

无龋齿或疼痛

如果介意美观,可在牙医指导下选择安全的美白方式,但不必因天生牙色而焦虑——它恰恰可能是你牙齿强壮的标志哦!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