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诊断标准为血小板(Plt)100×109/L,Plt<50×109/L 定义为重度减少,自发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增加母体出血、感染等风险,同时影响胎儿、胎盘循环,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对血小板减少,尤其是重度患者,应注意血小板、凝血指标、血红蛋白等的监测及纠正。以下分享1例重度血小板减少试管婴儿助孕及保胎成功的案例。
患者C女士,31岁。BMI:24.03kg/m2。因“宫外孕后未避孕未孕2年”于2024年2月我科首诊。
患者2014年结婚,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平素月经规律。2018年宫腔镜检查术+双侧输卵管插管通液术。
术中示: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右侧输卵管堵塞。2022年6月因左侧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未避孕未孕。
2024年2月本院AMH:4.08 ng/ml,
基础性激素六项:FSH:7.31mIU/ml,LH:5.6mIU/ml,E2:23.36pg/ml,PRL:14.01ng/ml,P:0.17ng/ml,T:0.51ng/ml。
男方2024年2月在本院查精液示:弱精子症。因女方输卵管因素指征,拟行IVF助孕治疗。
既往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3年,血小板(Plt)低至34*10^9/L,不定期血液内科随诊治疗。
无特殊性家族病史。
男方中度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肪肝,助孕前夫妇双方,全面预处理治疗2个月。
2024年5月因女方输卵管性不孕因素于我科行试管婴儿助孕,考虑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动态监测血常规,取卵术前Plt低至23*10^9/L,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水平,取卵经过顺利,出血少。获卵15枚,形成8枚可用胚胎,冷冻4枚囊胚。
2024年7月中旬因牙龈出血,监测Plt低至5~7*10^9/L,予泼尼松3片治疗,Plt升至310*10^9/L,8月10日行冻融胚胎移植2枚胚胎,单胎妊娠。
2024年8月17日 HCG 117.05mIU/mL, 雌二醇39.10pg/ml, 孕酮30.240ng/ml,予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等保胎治疗。
早孕期间,监测HCG翻倍欠佳,多次处于平台期,予地米冲击治疗。移植后26天出现阴道流血,我科予加强保胎治疗,一超胎心正常。
顺利通过NT检查、无创、中孕大排畸,定期产检、动态监测B超、血常规、凝血功能、D-D聚体、易栓症相关指标等无明显异常。临产前,再次出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为5~7*10^9/L,予泼尼松、丙球冲击治疗,围分娩期未出现产后出血。成功分娩,目前,宝宝已经6个多月了。
总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见于抗磷脂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者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孕早期及孕晚期,尤其动态监测血小板,丙球和泼尼松配合,是很好的治疗方案。
2005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正式成立,并成为医院重点发展的科室。
2007年通过广东省卫生厅评审,获准正式开夫精人工授精(AIH)技术,成为深圳市正式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之一。
2017年9月获准筹建开展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简称试管婴儿技术)。
2019年开始成立生殖免疫专病门诊,2020年底开始牵头成立生殖免疫专科联盟,共囊括省内外三甲医院26家。
2023年8月4日顺利通过市卫健委组织的IVF/ICSI试运行评审,正式开展第一代、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
2024年是我科试管婴儿技术突破性发展的一年,2024年7月9日我科顺利通过IVF/ICSI正式运行的评审校验,开展第一代、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全面工作。
截止2025年7月,试管拿牌一周年,取卵568例,移植:525例。临床妊娠率接近50%,42%来自其他中心治疗后仍反复种植失败的人群,和国内辅助生殖助孕成功率水平相当。
生殖免疫是本中心的品牌亚专科,自2019年建科以来,已累计收治近万例反复胚胎停育、反复种植失败及不孕不育的疑难病症患者,其中65%来自省内外其他中心治疗后仍反复种植失败的人群。经过精心诊疗,保胎成功率全省前列,以专业的力量播种生命的希望,截至目前已有4000余名患者成功圆梦,晋升为妈妈。这些患者大多合并各类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俗称卵巢早衰)等。
在这里,既可以种(做试管婴儿),又可以保(生殖免疫保胎)。我们将实现试管前预处理,试管取卵/移植,试管着床后,尽早启动免疫保胎的闭环管理。我们真诚祝愿每一位母亲,能够梦想成真,迎接属于自己的“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