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的“小动作”,不可忽视的抽动症

石春雷医生 发布于2019-08-08 15:34 阅读量6961

本文由石春雷原创

    大多数宝宝聪明顽皮,有时会故意做些小动作自我取乐,逗家长开心,因此,有些小动作如眨眼、挤眉弄眼,搐鼻,口角动,转头等常被家长忽视,认为是孩子有意在玩耍而未予足够的重视。殊不知,这些动作已是抽动症的信号和临床表现了。那么,我们就来聊聊小儿抽动症。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周静冬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呢?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抽动症的病因


    1.      与遗传因素有关:该病多呈家庭聚集性,常几代人中均有患此病者。

    2.      感染因素:与链球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性脑炎、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常可诱发或加重此病。

    3.      体质因素: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大脑运动分析器兴奋性高,容易发生抽动性反应,尤其是具有特殊素质的敏感、神经质小儿,对人对事要求水准高,争强好胜,有固执倾向的小儿。

    4.      躯体因素:开始常常是身体局部不舒适,如眼痒、眼干涩,鼻痒而出现眨眼、抽鼻等,而当局部不适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或开始是模仿他人动作,继而形成条件反射而抽动症状持续存在。

    5.      精神因素:家庭不和谐、气氛紧张,或家长教育方式不正确,对宝宝学习等方面要求过分苛求,动辄斥责、父母神经质,致使宝宝精神压力过大,情绪焦虑。或精神上受意外刺激如惊吓、恐惧,精神过度紧张如喜玩游戏、看惊险影视等,均可引起和诱发抽动症。

    6.      微量元素:铅中毒、锌或铁缺乏也可能与抽动障碍有关。

    抽动症有哪些主要表现呢?


    抽动症常见的表现有:眨眼、皱眉、咧嘴、张嘴、点头、仰头、摇头、扭颈、伸舌、耸肩、甩手、跺脚或腹肌抽动等,喉中或鼻中频频发出不自主的、无意义的、单调的声音,如哼、哈、啊,声调高低不等。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严重时出现暴躁或孤立少语,学习困难,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抽动症初期部分宝宝常以单一症状为主,这类宝宝的单发症状最容易被忽视和漏诊。如眨眼常被误认为是眼睛疲劳、过敏性结膜炎;搐鼻、挤眉弄眼常被误认为是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眼鼻痒等原因所致;清嗓子常被误认为是咽炎或咳嗽;说脏话(亦称秽语)常被误认为是模仿或不良习惯;舔手、摸脸、弄舌、吐气吐口水等动作常被误认为是小动作、不良习惯等等。

    抽动症的特点


    1.      多变性:抽动症的表现具有多变性,常常由一、两个部位抽动发展为多个部位抽动,抽动动作时常变化,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而后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常由简单发展到复杂。

    2.      不能自控:抽动症状不受意识支配,无法自我控制。强行有意识控制也只能是短时间的。

    3.      睡眠时消失:白天清醒时症状出现,入睡后消失。

    4.      感染,情绪紧张、激动或疲劳时加重,进食不健康零食常加重。

    抽动症的应对


    宝宝患了抽动症,家长切莫惊慌。首先抽动症是可以完全治好的。其次,抽动症不影响儿童的智力,对身体和生长发育也没什么影响。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抽动症会严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使年长的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在公众场合精神紧张有意克制抽动,致使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做事,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抽动动作幅度大者或异常发声响亮者则会影响周围的人。

    宝宝患了抽动症,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宝宝抽动症状较轻微,能随着年龄增长自己好转,不需要治疗。当然,个别的宝宝当一些诱因去除后,抽动动作就没有了。但这类幸运的宝宝毕竟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则是动作逐渐加重增多。所以,一旦发现宝宝有抽动症,要及时就医。中医药治疗抽动症,有很好的疗效,一般治疗需要3个月到半年。

    抽动症的调护


    1.      精神心理治疗:了解了抽动症不是宝宝故意所为,且宝宝不能自己控制,家长首先要关心和理解宝宝,不责备,不过分关注。并帮助宝宝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自卑情绪。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尽量让宝宝思想放松,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不使情绪过于激动,不看恐怖影视剧,不玩电子游戏。增强患儿的自信心,这将有利于疾病恢复。在临床上,越是年长、要强、心思重、情感丰富的宝宝病情恢复的越慢。

    2.      可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放松身心。

    3.      食物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咖啡因的饮料可加重抽动症状,应避免食用含食物添加剂的零食、熟食、半成品等。

    4.      调节饮食起居,避免外感。

    那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      不喝饮料。饮料内含大量防腐剂、色素及添加剂等,易损脾气。

    2.      不食生、寒、凉冷食品:生食品如水果等,寒食品如螃蟹、苦瓜、菊花、金银花等,还包括一切凉茶,凉冷食品如冷饭等。这些食品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

    3.      肥甘厚味:如油条等油腻香甜的食物易生痰浊。

    4.      煎炸类食品:不宜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鸡腿、烤羊肉串等,煎炸类食品干燥,燥则伤津,使本已虚之阴津再耗,对本病非常不利。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儿童抽动症多表现为挤眉弄眼、肢体抽动等不自主的抽动现象,儿童抽动症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儿童抽动症的发病原因是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的,儿童抽动症受家庭环境影响是有事实可证的。


    抽动症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不只是肢体上的,还有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患儿因为抽动症的各种奇怪的动作而被别人嘲弄,孩子容易形成抑郁、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损的情况,家长需要注意,尽早发现抽动症,尽早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