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且农村超越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慢病防控形势严峻,根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患者约2.9亿,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年轻群体的冠心病治疗形势不容乐观,过早死亡情况严重。日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正式出炉。报告显示,我国民众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续增加。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2.9亿。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的是,我国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直接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极有可能继续上升。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农村居民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益加大,这与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但是农村医疗资源有限,农民健康意识与素质并未及时提升有关系。
广东省心血管疾病形势严峻:广东居民饮食相对清淡,也比较爱好运动,心血管疾病既往一直较低,然而来自于死亡系统的报告,广东省第一位死因是心血管疾病,第二位是肿瘤。其原因也广东人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总的说来,“好食”广东居民高血脂发病率全国领先,痛风高发。
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要重视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堵塞血管。更为危险的情况是,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堵塞血管,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心梗或脑中风。如果是发生在心脏的主要血管,则是急性心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作为改革前沿,广东人较早富裕起来,加之会食,叹早茶,下午茶,夜宵一条龙,高血脂发病率却是全国领先,例如在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深圳,其高血脂的发病率居然高达18%,这远远高于全国4.9%的水平。他提到,广东地区高血脂高发,这与广东人“好食”的饮食性格,过于精细的饮食习惯有关。
另外广东人好吃海鲜,好喝老火汤,以及爱吃猪下水(猪内脏),加上饮啤酒等习惯,这些高嘌呤饮食都是导致尿酸升高和痛风发作的罪魁祸首,尽管高尿酸与心血管之间的直接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代谢的进一步紊乱对心血管发病都是不利的影响。
而越开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血管疾病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环境和遗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代谢紊乱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因此广东人控制心血管疾病,应该以代谢紊乱,高脂血脂,高尿酸血症作为抓手,以循证医学为导向,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致死致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