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恐慌下大众如何构筑心理防火墙

童恋茹医生 发布于2020-02-19 09:34 阅读量7515

本文由童恋茹原创

        近期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由于该病人间传播快,部分患者症状重,社会公众需要防护,重点疫区社区隔离等等,给公众心理造成极大地压力,甚至部分民众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失眠等情绪及严重心理问题。为避免顾虑消除恐慌,加强对于新冠病毒一般知识的认识非常重要。

一、正确认识病毒,克服恐慌心理

       新型冠状病毒只是新发现的一种病原微生物,非疫区的空气中根本就没有病毒,而且病毒离开人体在空气及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很短,目前专家的观点,病毒在物表上,如门把手上存活只有数小时,在适合繁殖的潮湿环境中只有5天,在空气中存活更短。只要注意个人保护,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要与已经发病的患者密切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因此,普通公众没有必要恐慌害怕,更没必要担心被感染。

         深圳作为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大的一线城市,在非常时期,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勤消毒,不给病毒可乘之机,每名公众是可以做到,也是应该做到的,甚至是必须要做到的。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不良情绪反应不仅影响内分泌,而且还会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和自身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进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给病毒可乘之机!因此,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搞好个人保护,提高自身免疫力,构筑心理防火墙比什么都重要。

二、管好自身情绪,守护内心宁静

       突发传染病疫情既是公共卫生事件,又是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人们在面对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时,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应激事件,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病毒和传播的未知性,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会使人们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慌情绪。常规情况下,短时间内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可提高自身机体能力,激发人们代偿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事件。但过度的情绪反应会让人们失去代偿,机能耗竭,身心俱疲,力不从心。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策略越多,对情绪的控制效果越好。改变对当前疫情的过度评价、过度反应,科学认识疫病,科学防御疫病,不信谣、不传谣,避免过多抱怨,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多陪陪家人,多看看电视,多收收家务,心情自然平静,担心自然消除,焦虑自然缓解。

三、学会寻求帮助,甘于同舟共济

         倘若心理症状自我调整无明显改善,对学习、生活、工作造成明显影响,就要积极寻求帮助。深圳卫健委已陆续搭建了几个心理驰援平台,市民可拨打“安心热线”、安心博士-在线心理辅导、观看“安心宝典”心理健康知识视频、阅读疫情防控“安心手册”等方法获得帮助。

         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或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对疫情事件刺激更加敏感,原来的疾病可能出现症状加重或复发,譬如抑郁患者心情更抑郁,焦虑症患者心情更加焦虑,疑病患者又怀疑自己染上新型肺炎等等,患者和家属应及早识别,学会应对。对于在社区登记的随访精神疾病患者,积极联系精防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给予帮助和指导,必要时戴上口罩到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应对,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专家院士、军队全力以赴,日夜战斗,企业个人捐资捐物,涌现出像“渐冻症”院长张定宇、84岁高龄仍奋战一线的钟南山院士等一大批战斗勇士。所有大爱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注入湖北、注入武汉,相信胜利就在前方!胜利就在明天!

参考来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