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少憋尿:多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冲洗尿道,降低致病微生物浓度,促进尿液的排出。一旦患有尿路感染,保持充足的水分(通常为 2500~3000 毫升每天)能够帮助缓减症状,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一定不要憋尿,并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卫生习惯:尿道、阴道、肛门对致病菌的防御力依次递增,而清洁度依次递减,因此在便后擦拭时(尤其是女性),应当从前往后擦。
3、尽量少做阴道冲洗,冲洗只会剥离阴道菌群,为细菌感染创造理想的环境。少穿紧身内裤。
4、急性感染期不要发生性行为。
5、尿路感染如果反复复发,治疗效果不佳,要考虑到夫妻双方同时检查治疗。
6、性行为不讲究卫生是尿路感染发生和复发的“罪魁祸首”。因此,性关系前后注意清洗外阴。一般情况下,使用温水和普通的温和肥皂即可。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带有香味的肥皂,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尿道炎。
7、性关系后立即排尿。这一做法有助于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排出尿道。
8、若患者发作与性活动相关,经一般治疗无效,可选择敏感抗生素于性交后口服一次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需在根治性抗生素治疗1~2周后,尿培养结果转阴后开始。
9、蔓越莓、免疫增强剂、口服或阴道内注射益生菌对预防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有一定疗效,有争议,不推荐。
10、对于老年女性反复尿路感染,可以考虑少剂量雌激素治疗,改善体内激素微环境。
11、尿路感染的治疗,一定要足剂量、足够疗程,一般建议治疗时间不少于7天。尿路感染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临床症状的消失,一定要复查尿常规,复查结果正常后才可以考虑停止治疗,不然很容易复发或再感染。
12、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对于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患者可给予持续性抗生素治疗,如甲氧苄胺嘧陡,磺胺甲嗯唑(TMP-SMX),呋喃妥因、头孢氨苄、喹诺酮类等,1次/d,逐渐减量至3次/周,口服6~12个月至停药,再评估病情。抗生素的选择仍需依据尿培养细菌学结果及患者药物过敏史。
最后,无论何时发生尿路感染,我们都不要放任不管,如果等熬个几天才去医院看,大概是“星星之火,早已燎原”,但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
祝福,女性朋友远离疾病苦恼,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