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段历史谈谈为什么拔牙矫正

胡欣欣医生 发布于2021-11-01 10:57 阅读量2658

本文由胡欣欣 口腔正畸原创

有些朋友矫正是需要拔牙的。可很多人对于拔牙矫正不太理解,为什么矫正需要拔除健康牙齿?拔什么牙?拔牙之后的间隙怎么办?拔牙之后牙齿是不是就松掉了?下面,我们就分几个章节来给大家解答一下以上问题。

为什么矫正需要拔牙?

对于这个问题,想先给大家讲两段历史,让历史来告诉我们为什么。

1.首先我们从人类颌骨、牙齿进化的历史来谈谈拔牙矫正。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猿的颌骨跟我们现代人相比要凸的多,牙齿也比我们大的多,这是因为古猿的食物韧性大,且为生食,颌骨与牙齿需要提供强大的咬合力。

随着火的使用、切割工具的发明,以及食物的日益精细,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强的咬合力,于是人类的颌骨与牙齿产生了适应性变化——颌骨变小、牙齿变小、牙齿数量减少。

其中颌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加敏锐,进化非常明显。所以我们的颌骨与祖先相比,明显缩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的嘴巴没有那么突了。

同时,牙齿也在进化,比如常见的智齿先天缺失、第二前磨牙或侧切牙先天缺失,以及过小牙等,这些都是我们牙齿的表现。但牙齿进化的速度跟不上颌骨进化的速度,我们的颌骨渐渐容纳不了这么多牙齿,于是就出现了牙量骨量不调,比如常见的智齿阻生、牙列拥挤、牙弓前突的,都是牙量骨量不调的表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在矫正中去除多余的牙量,拔牙就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2.下面我们再从从牙齿矫正的历史来谈谈拔牙矫正

现代口腔正畸学始于19世纪末。按照正畸界鼻祖Angle先生当时的理念,所有牙齿矫正都不拔牙,通过扩弓将牙齿排齐。后来Angle的学生Tweed在治疗了大量患者后发现,不拔牙而勉强排齐拥挤的牙齿,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嘴更突了;另一方面就是稳定性差,拆除矫治器后极易复发(这不是白做了么?)。

如果当时能有Ct资料,我们很可能还会看到,因强行扩弓而造成的牙根移到颌骨外面,即骨开窗、骨开裂。Tweed对这些效果不佳的患者采取拔牙方式后重新进行二次矫正,才取得了稳定的效果。

可见,正畸先辈已经用经验告诉我们不拔牙强行扩弓的副作用,避免我们今天重蹈覆辙。

目前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因之前矫正没有拔牙,对效果不满意,来要求二次矫正的患者。所以建议朋友们在矫正时认真听取医生建议,对于必须拔牙进行矫正的方案,能够了解为什么需要拔牙。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