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0岁时心血管疾病(CVD)及全因死亡的终身寿命差异(Lifetime Difference)。研究比较了“无任何危险因素”与“具备全部主要危险因素”两类人群,在50岁时预期寿命的差距,并进一步分解了各项具体危险因素的单独贡献。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130 mmHg,非HDL胆固醇≥130 mg/dl(3.38mmol/L),BMI<20 或 ≥25,有糖尿病和吸烟共5项。
结局指标 | 性别 | 无任何危险因素与具有5种危险因素相比(年) |
A. 心血管疾病 | 女性 | 多13.3 年无心血管疾病寿命 |
A. 心血管疾病 | 男性 | 多10.6 年无心血管疾病寿命 |
B. 全因死亡 | 女性 | 多11.8 年寿命 |
B. 全因死亡 | 男性 | 多10.0 年寿命 |
结论:无论男女,消除所有可干预危险因素,可在50岁时额外获得约10–13年的无心血管疾病寿命,以及约10–12年的总寿命。
危险因素 | 女性 | 男性 | 对比阈值 |
收缩压 | 1.3 | 2.3 | <130 mmHg vs ≥130 mmHg |
非HDL胆固醇 | –0.4 | 2.6 | <130 mg/dl vs ≥130 mg/dl |
BMI | 0.6 | 2.9 | 20–25 vs <20 或 ≥25 |
糖尿病 | 4.7 | 4.2 | 无 vs 有 |
吸烟 | 5.5 | 4.8 | 不吸 vs 吸 |
对心血管结局影响最大的单项:吸烟(≈5 年)、糖尿病(≈4–5 年)。
危险因素 | 女性差异 | 男性差异 | 对比阈值 |
收缩压 | 1.7 | 1.8 | <130 mmHg vs ≥130 mmHg |
非HDL胆固醇 | 0.9 | 0.1 | <130 mg/dl vs ≥130 mg/dl |
BMI | 0.5 | 2.8 | 20–25 vs <20 或 ≥25 |
糖尿病 | 6.4 | 5.8 | 无 vs 有 |
吸烟 | 5.6 | 5.8 | 不吸 vs 吸 |
对总寿命影响最大的单项:糖尿病(≈6 年)、吸烟(≈5–6 年)。
1. 综合效应远大于单项:全部危险因素叠加后,女性可损失13.3年心血管无病寿命,男性10.6年,远高于任何单一因素。
2. 性别差异:女性因消除全部危险因素所获得的寿命收益略高于男性。
3. 干预优先级:戒烟与控制血糖(糖尿病)在两项结局中均带来最大寿命增益,应作为首要干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