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的那么厉害,竟然就这么消了!

王静医生 发布于2019-01-29 13:10 阅读量7387

本文由罗湖中医院肾内科原创

-----李阿姨在罗湖中医院肾内科住院的别样体验

        李阿姨,61岁,患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甲状腺功能减低”,半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多次检查24h尿蛋白定量波动0.388g-1.6g,血肌酐、血尿酸正常,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双下肢水肿改善不明显。半月前李阿姨感冒后双下肢水肿加重,尿蛋白2+,不想吃饭,感到很乏力。听闻罗湖中医院肾内科倡导中西医结合、肾病营养、运动、情志管理,在肾病管理方面别具一格,为此,她慕名来住院。这一次,着实令她耳目一新。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病情沟通会让李阿姨放心、安心!

        肾内科团队对李阿姨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学科带头人王静教授指出,李阿姨为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加之甲状腺功能低下,这种病人常年因慢病缠身,体质很差,身体自我平衡能力低下,对诸如感冒、腹泻等外邪,耐受力差,极易遭受打击。其实本身病情已经很重,但是临床表现却不明显,比如,有些患者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等,其真实的病情往往极易被人忽视,酿成大患。李阿姨近期刚刚经历所谓的“感冒”,貌似没什么症状,但是,她不想吃饭、血压偏低、血浆白蛋白短期内迅速下降、血小板降低就是病情很重的信号,她其实刚刚经历了一场非常严峻的急性事件,有如刚从悬崖下千辛万苦爬上悬崖边。尿少、浮肿加重,是身体在遭受严重的急性事件打击下千辛万苦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这时盲目地去利尿消肿,必定会让身体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下降,造成急性肾损伤、心脑等重要脏器缺血等更恶性事件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这时,保护好胃气、加强扶正、计划好出入量避免脏器有效灌注不足、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减少用药避免药物可能的再次伤害非常重要。基于上述分析,王主任携团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面对面的病情沟通会议,主管医师刘春招医生向家属详细地介绍了李阿姨目前的病情以及当前的解决方案,同时对患者可能的发展结局、风险因素和日后的管理要点一一做了阐述。

肝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爱恨交织,营养问题解决好是大事!

        中医上讲,胃气存,病人存,所以保护胃气,想办法让李阿姨吃饭是第一步。入院后肾内科团队严格考量李阿姨的24小时出入量,鼓励患者吃饭并适当饮水,同时对她的诸多用药做了适当的减停,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让病人先好好吃饭再说”。杨艳医师/营养师通过对李阿姨详细的饮食记录,体脂、皮下脂肪厚度、握力、骨骼肌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确定李阿姨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由于她既有失代偿期的肝硬化,又存在大量蛋白尿,同时还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三者交织对营养处方的要求非常高,为此,肾内科团队为其制定了兼顾三者病情的科学营养处方: 能量30kcal/kg/d,蛋白质摄入0.8-1.0g/kg/d,其中优质蛋白占比为50%,一半来自豆类及豆制品,并采用无麸质饮食,由米饭、薯类等替代。团队随即再次召开病情沟通会议,邀请李阿姨及其家人参加,杨艳医生耐心细致地用老百姓都能听明白的话语,一一告诉李阿姨一日三餐如何吃饭,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会,李阿姨多次感叹道,“以前都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现在终于知道该怎么好好吃饭了”。

   针药并施,浮肿减轻、胃气回来!

        李阿姨神情疲倦、乏力,怕冷明显,口干欲饮,饮水量多,舌红苔少,脉沉细,主管医师刘春招医生立即联想到《伤寒论》中“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与李阿姨脉证相符,而且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予“猪苓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同时取穴水分、关元、气海、天枢、阴陵泉、三阴交、地机,手法以补为主,每次留针半小时,隔天一次,以加强健脾补肾利水之效。辅以中医耳穴压豆刺激耳穴肝、肾反射区,增强人体正气。入院后第三天后,李阿姨24小时尿量逐渐增多,浮肿渐渐开始消退,开始想吃饭,胃口大好,说话也有了气力,腿上有了力量。省名中医尹燕耀教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指出,患者“怕冷、口干欲饮、双下肢水肿、舌红苔薄,脉沉细”,寒热夹杂,当以“温阳利水、养阴清热”,调整方药为“猪苓汤+真武汤”加减。李阿姨渐渐口干较前好转,舌苔慢慢增加,水肿逐渐消退,体重逐渐减轻并维持稳定。李阿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中医效果这么好!”

          好好管理慢性病才是王道!

        “原来以为打针、吊瓶、吃药就是治病”,李阿姨说,“这次住院她没有用一片利尿药,没有用一只白蛋白,浮肿逐渐消退,以前吃的好多药都被医生停了不少,中医真的很有办法啊!” 她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这些病,都是慢性病,以后浮肿还会反复发,但是,李阿姨大大增加了信心,她不再害怕,可以通过调达情志、中医的办法、营养管理、适当的运动以及安全的用药等管理手段,让自己与这些病达成和解,和疾病和睦相处,她感叹道,“非常幸运能够遇到这样有爱心的专业团队,愿意教会她怎样管理这些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