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疼痛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折磨的患者。这种疼痛被形容为“刀割、火烧、电击”,甚至轻轻触碰皮肤都可能引发剧痛。许多患者常年依赖止痛药,但效果有限,还可能伴随副作用。今天,我想介绍一种“治痛黑科技”——脊髓电刺激(SCS)技术,它或许能为饱受疼痛困扰的患者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为什么药物有时“失灵”?
带状疱疹病毒攻击神经后,神经就像一根“漏电的电线”,持续向大脑发送错误疼痛信号。传统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兴奋来缓解疼痛,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头晕、嗜睡等问题。更棘手的是,若疼痛超过3个月未缓解,可能发展为慢性神经痛,治疗难度倍增。
脊髓电刺激:给神经装个“调节器”
脊髓电刺激(SCS)是一种微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原理类似于心脏起搏器。医生通过影像引导,在患者脊髓硬膜外腔植入一根细如发丝的电极,连接体外的脉冲发生器。通过释放特定频率的电流,SCS能精准干预疼痛信号的传递路径,从两个层面发挥作用:
1、阻断疼痛信号:电流干扰脊髓向大脑传递的“异常电波”,直接减轻痛感。
2、修复神经功能: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释放,帮助受损神经逐步恢复。
研究表明,约70%-80%的PHN患者在接受SCS治疗后,疼痛程度可降低50%以上,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治疗过程:微创、可逆、可体验
1、第一阶段(体验治疗):局麻下植入临时电极,连接体外刺激器。患者体验3-7天,若疼痛缓解明显且适应良好,则进入第二阶段。
2、第二阶段(永久植入):将电极与微型脉冲发生器(如手机大小)埋入皮下,通过体外遥控调节参数。整个手术仅需1-2小时,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
与开刀手术不同,SCS不破坏神经结构,治疗全程可逆。若未来疼痛消失或出现新技术,可随时移除设备。
哪些人适合脊髓电刺激?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
疼痛持续时间≥1个月,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
无严重凝血障碍或脊柱畸形等禁忌症。
特别提醒:带状疱疹急性期(出疹后1个月内)是SCS治疗的黄金窗口期!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神经痛慢性化风险。
告别“忍痛”时代,主动出击更重要
许多患者误认为“疼痛只能靠忍”,或担心手术风险而延误治疗。实际上,现代疼痛医学已进入精准干预时代。脊髓电刺激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如果您或家人正受带状疱疹神经痛困扰,不妨到疼痛科门诊咨询。记住:疼痛不是必须忍受的!早干预、早治疗,才能早日重拾无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