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夜间打鼾,和大人打呼噜一样,张口呼吸,特别是感冒后更加明显,平时如果不打鼾,也是呼吸声比较粗,白天几乎没什么症状”,这是最近门诊经常听到宝爸宝妈常说的话。这种情况中医诊断为“鼾证”,又称“鼾眠”,现代医学称为“睡眠呼吸障碍”。
呼吸睡眠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呼吸睡眠暂停,是指口鼻气流停止持续两个呼吸周期以上,依据其发病机制分为阻塞性、中枢性、混合性。临床上,儿童又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儿童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完全上气道阻塞,干扰儿童的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很多,包括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肥胖、颅面畸形、神经肌肉疾病等,其中儿科临床上又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为主要原因。
在这里为什么要聊聊这个病呢,原因有二:一是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警惕性不够,延误诊断和治疗,我在门诊上经常看到孩子打鼾一两年,甚至四五年了,孩子面部变形了,甚至夜间阻塞睡不着觉了,或者孩子夜间睡眠频繁暂停,家长感觉孩子半天都不呼吸,害怕了才想着看门诊,往往做了鼻咽镜腺样体肥大占后鼻孔都在90%以上,或者扁桃体肿大III度。二、对该病的危害认识不够,认为孩子打鼾、张口呼吸也没啥大问题,不影响吃喝,往往忽视,但是门诊上就诊的孩子往往都有或轻或重的并发症,比如情绪障碍、抽动症、多动症、腺样体面容,这些都是很难治疗或纠正的,如果不治疗还会对成人期心血管疾病造成影响。因此,宝爸宝妈对该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疾病早期就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
小儿鼾证的临床表现有什么呢?
打鼾(频次和程度)、睡眠憋气、呼吸暂停、张口呼吸、呼吸费力、睡眠不安、遗尿、白天嗜睡、注意力缺陷或多动、学习成绩下降等。
小儿鼾证的危害?
颌面发育异常(又称腺样体面容,不只是腺样体肥大引起哦)、精神行为异常(情绪异常、抽动症或多动症)、学习障碍、生长发育落后、神经认知损伤、内分泌代谢异常、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等。
该病目前现代医院针对轻、中度可以保守治疗,主要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于重度者,建议行手术治疗;对于有外科手术禁忌症、手术后仍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选择非手术治疗的,建议在完善上气道评估基础上,可予无创正压通气(佩戴简易呼吸机)。
中医针对该病具有多种手段,依据引起鼾证病因,以及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治疗,对于轻、中度往往两周治疗明显好转,治疗6-8周可缓解。对于重度,一般两到三个月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得到缓解。但是临床上罹患该病的孩子往往体质比较差,平时容易频繁感冒,或者伴发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炎,这些疾病频繁发作,往往导致扁桃体或腺样体持续增生,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所以不改善体质,很难彻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可以参看我之前的科普文章,了解不同病因的引起小儿鼾证的特点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