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致癌、方便面致癌……每隔一阵子,类似的传言就跳出来拨动人们本就紧绷的神经。
“食物致癌”的说法五花八门,到底哪些食物有致癌的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被早期发现,并按照生活中常见的致癌物,将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子分成1、2A、2B、3、4共5级。
1、65℃以上的热水
胃疼时,多喝热水;感冒时,多喝热水;发烧时,还是要多喝热水……在爸妈眼里,热水绝对是万能的,不管身体有任何不舒服,喝点热水就好了。
虽然多喝热水确实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一旦水的温度过高,那么带来的可能就不会是健康而是“癌症”了!
65℃以上的热水,不但烫嘴,还会烫咽喉、食道和胃。如果长期喝烫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甚至癌变,增加患咽喉肿瘤、食管癌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65℃以上的热水并不仅仅指“水”这一种饮品,无论是65℃以上的咖啡、茶水,还是奶茶,长期饮用都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但是,也不能每一次喝水前都有温度计去测量,一般认为只要喝的时候热而不烫,就认为是65℃以下的水,不会损伤食道。
2、烧烤、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如炸鸡、薯条、油条等);烧烤食物(如烤腰子、羊肉串等);烹饪时烧糊的食物都可能存在苯并芘。
经过科学研究证明,苯并芘可以导致人体患上肺癌、胃癌、肠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的基因,导致后代也会受影响。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烧烤、油炸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尽量保证低频次、非大量;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加肉类和明火的距离以及用锡纸包裹食材来减少苯并芘的含量。
3、咸鱼、腌菜
咸鱼、腌菜等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物质,亚硝酸盐进入体内会和胃内的蛋白分解物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增加胃癌、肠癌等癌症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大量食用腌制食品。
4、霉变的食物
霉变的食物里面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破坏性极强,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人体摄入1mg可致癌症,20mg即可致人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1级致癌物。
因此,一定要对剩菜,保存不当的坚果、乳制品和大豆制品,没洗干净的砧板、筷子等多加注意,避免食用剩菜等食物,及时更换筷子及砧板。
5、酒
2021年2月26日,一篇发表于《国际癌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纳入了来自10个不同地区超过51万名30-79岁的成年人的研究显示,经常饮酒不仅会增加食管癌、口腔和喉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既往就认为与酒精相关的癌症风险,还会增加肺癌和胆囊癌风险。
另外,研究指出,饮酒的安全量是0,只要你喝酒,就会增加特定癌症的罹患几率!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致癌食物都应该避免食用呢?其实大家不用过于惊慌,有致癌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致癌。
食物中的致癌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会使身体“中毒”。比如,吃了一个烂花生,不可能马上得肝癌,但如果油炸食品、烧烤天天吃,时间长了势必会导致身体“起火”,这就很可能会和癌症挂上钩。
因此,防癌还是要靠合理膳食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