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调适建议

唐建军医生 发布于2020-02-09 16:05 阅读量7246

本文由唐建军原创

事件一、近期在一网络平台接到一外地医生的电话问诊咨询,诉自己是一名内科医生,近期被医院抽调到肺炎患者收治病房。在病房已经工作几天了,期初的各种不适应有所减少,但每天仍然感到很紧张、焦虑,特别担心自己也会被传染。加上看到一些治疗效果不好的重症患者,心里感到更加恐惧不安,自责,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帮助患者尽快走出来。

事件二、据每日经济新闻2月7日专访中山三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主任,介绍他作为中山三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带领团队进驻在汉口医院。医生特别是护士的精神压力大,有一半以上的队员需要服用安眠药。

由于此次疫情发生突然,疾病传染性较强,患者多,病情较重,加之医疗物资相对缺乏,不仅考验一线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更考验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下面列举了一线医务人员可能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应对措施,希望有一定帮助。

一线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状态:

1、容易焦虑,过分担心自己和同事会被病毒传染。

2、容易自责,有无力感,认为自己无法帮助更多患者,无法照顾家人。

3、职业耗竭。随着本次疫情的发展,工作时间增加,身心疲惫,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迷茫,出现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甚至出现悲观厌世情绪。

二、常见的心理生理反应:

当医护人员产生以上心理变化时,势必会影响到身心健康,从而出现一下常见心理及生理症状。

比如容易疲劳,精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容易感到心悸、心慌,呼吸不畅,头晕、头痛,肌肉紧张,不能放松。

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没有耐心,发脾气。

饮食变差,失眠。

三、积极心理调试

医护人员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需要如何调整呢?

1、在进入疫情一线工作前,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特别是应激性的预防性晤谈。目的是通过公开讨论内心的感受,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2、进入一线工作后,医院、科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给予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医患关系。

3、积极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本次疫情爆发,对大家是一个应激性事件,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应激反应,只是有一些人表现明显,有一些人表现不明显。向身边同事朋友倾诉自己的情绪,每天和家人沟通联系,对改善情绪都有一定帮助,不要认为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不良情绪是一种软弱的表现。

改善情绪小技巧:通过文字把情绪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撕碎扔到垃圾桶,甚至必要的时候大哭一场也可以帮助宣泄情绪。

4、放松训练:该训练可以在睡前或休息的时候练习,对放松身心,改善睡眠,恢复精力都有一定帮助。

如果以上措施和建议仍然无法改善您的情绪或睡眠,最好的选择是及时寻找身边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帮助,听从他们的建议,相信会让你尽快走出来的。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针对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调适建议》。


作者介绍:唐建军医生,医学硕士,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深圳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任职于罗湖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心理卫生科(失眠门诊)。

2006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香港葵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精神病学。

对诊断和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健康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神经性贪食症、成人ADHD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