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一位39岁的女性带着厚厚一沓检查单走进我院生殖免疫科。
她已为成为母亲努力了整整7年,外院经历3次人工授精失败后,她特别期待试管婴儿能帮助她走上捷径,外院第一次移植虽成功着床可惜却以早期流产告终。最令她崩溃的是,后期即便按"黄金种植时间"(ERA检测结果)精准移植胚胎,依然以失败告终。
最终在我院免疫科通过系统性排查和治疗后,这位外院历经3次人授、3次移植的女性终于在我院一次就迎来新生儿的啼哭。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母亲是如何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的。
案例详解
一
反复失败的背后:两大"隐形杀手"
1. 免疫系统的"过度防卫"
检查发现患者体内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IFN-γ(干扰素)显著升高。这些物质本是免疫系统的"卫士",但在怀孕过程中却可能变成"杀手"。
正常情况:胚胎携带父方基因,理论上会被母体免疫系统视为"外来物"。但健康妊娠时,母体会启动特殊免疫调节机制,如同给胚胎发放"特别通行证"。
异常情况:当TNF-α、IFN-γ这类发挥促炎作用的Th1型细胞因子过高时,免疫系统会进入"战斗状态",将胚胎当作病原体攻击,导致着床失败或流产。这就像边防军误将友军当作敌人开火。
治疗方案:使用环孢素(免疫调节剂)后,两项指标恢复正常,相当于给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按下"暂停键"。
2. 子宫内膜的"土地贫瘠"
患者多次移植时内膜厚度仅6mm(正常着床需≥7mm),如同在贫瘠的盐碱地播种。
二
破局之道:给土地"施肥松土"
PRP宫腔灌注治疗(富血小板血浆):
原理:抽取患者自身血液,分离得到富含高浓度血小板、一定量的白细胞、纤维蛋白和抗菌肽,直接灌注入宫腔内进行局部治疗。
作用:犹如给贫瘠土地施"有机肥",促进血管新生和内膜细胞增殖。经过3次灌注,患者内膜从6mm增至7mm。一次移植胚胎就顺利着床。
3
给备孕女性的启示
1. 反复失败≠没有希望:
现代医学已发现多种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解剖结构、免疫因素、凝血功能、感染因素等,可以通过上述检查筛查病因,以便对症下药,精准治疗。
2. 需"量体裁衣"式检查:
该案例中,通过排查,结果发现其血液促炎因子TNF-α、IFN-γ异常升高,多次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菲薄,最终锁定核心问题,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避免盲目移植。
3. 薄型内膜的应对策略:
除PRP外,临床还采用:
雌激素周期治疗、G-CSF宫腔灌注、注射生长激素、干细胞治疗以及仿生物电刺激等治疗,已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医生寄语
生命的诞生是胚胎与母体精密协作的结果。就像案例中的女性,即便遭遇多次挫折,通过科学排查和治疗,仍有可能迎来转机。
现代生殖医学的进步,正在让更多"贫瘠土壤"焕发生机。如果您正在经历类似困境,请记住——找到病因,才是成功的捷径。
专家介绍
连若纯主任
个人简介:
博士,生殖免疫诊疗科主任,美国生殖免疫协会会员,广东省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专委会会员、广东省中医药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会员,深圳市风湿病专委会委员。
业务领域:
对生殖免疫理论与实验室技术有较强的基础。擅长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并应用于复发性流产及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临床治疗。目前从事传统中医药及物理治疗在生殖免疫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易栓症妊娠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
学术成果:
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共4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多次受邀去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END-
资料/原稿提供:生殖免疫科 连若纯
审核:董静静编辑:何何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