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在辅助生殖技术的道路上,慢性子宫内膜炎(CE)常常成为阻碍成功妊娠的“隐形杀手”。尽管抗生素治疗是常规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反复治疗无效。
今天,我们分享一例通过富血小板血浆(PRP)宫腔灌注成功逆转慢性子宫内膜炎,最终实现妊娠的案例,希望能为同样困扰的患者带来希望。
病例背景
患者,30岁,原发不孕,曾因异常子宫出血接受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显示子宫内膜息肉。
2023年6月,患者因双侧输卵管阻塞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冷冻了4个囊胚。
然而,随后的宫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子宫内膜CD138阳性,提示慢性子宫内膜炎。
治疗历程
第一阶段
抗生素治疗的反复尝试
(1) 第一次治疗:
术后口服多西环素+甲硝唑14天,复查CD138仍阳性(热点区17个/HPF)。
(2) 第二次治疗:
继续口服抗生素+康复消炎栓,复查CD138热点区升至28个/HPF。
(3) 第三次治疗:
更换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复查CD138热点区降至8个/HPF,但仍未转阴。
尽管多次治疗,CD138始终未转阴,患者强烈要求进周移植,结果移植1个优质囊胚后未孕。
第二阶段
PRP宫腔灌注的突破
(1) 第四次治疗:
在排查并处理双侧输卵管积水后,患者接受了PRP宫腔灌注+口服抗生素治疗。复查结果显示,CD138终于转阴!
(2) 成功妊娠:
移植当月再次进行PRP宫腔灌注,随后移植2个囊胚,成功妊娠。目前患者已进入孕晚期,产检一切正常。
病例分析
1.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挑战:
慢性子宫内膜炎常无明显症状,但会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着床。尽管抗生素是常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仍会反复CD138阳性,成为辅助生殖中的难题。
2. PRP治疗的机制:
PRP富含血小板,能够释放抗炎因子(如IL-1ra),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子宫内膜炎症。本案例中,PRP宫腔灌注联合抗生素治疗,成功逆转了持续性慢性子宫内膜炎。
3. 输卵管积水的处理: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双侧输卵管积水,及时手术切除阻断了炎症液体倒流,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要点回顾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持,但PRP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更多病例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PRP或将成为治疗顽固性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重要选择。
???
1、持续性慢性子宫内膜炎:
若抗生素治疗无效时,PRP宫腔灌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2、病因排查:
输卵管积水等潜在病因需及时处理,避免炎症反复。
3、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结合病因、病史及治疗效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每一次成功的妊娠背后,都是医患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反复治疗无效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PRP治疗或许是一道曙光。
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正面临类似困扰,不妨与医生探讨这一治疗方案。愿每一位求子路上的朋友,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好孕时刻!
专家介绍
林蓉医生
个人简介: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著名妇产科专家叶敦敏教授,对生殖免疫理论知识有扎实的基础。
业务领域:
擅长将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及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尤其对中西医结合保胎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张锡敏医生
个人简介: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八年制中医学专业中医妇科学方向,师从四川省名中医曾倩教授,先后于广东省中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学习。
业务领域: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先兆流产、不孕症等疾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发性流产、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生殖免疫相关病因及诊疗技术研究。
学术成果:
发表及合作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编著作1部,参与研究省级科研课题1项。获公共营养师三级证书。
-END-
参考文献:
1. Li J, et al. (2023). Analysis of pregnanc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endometritis. *Front. Cell Dev. Biol.*
2. Karadbhajne et al. (2024).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for Endometrial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Cureus.*
资料/原稿提供:生殖免疫诊疗科
审核:董静静
编辑:何何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