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深圳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王靖生。这篇科普的上半部分写完,迟迟没有写下半部分。原因是忙,其实也是因为懒。但是最近看到网络上出现一些争论,有批评父母不该对头型如此在意的,觉得是容貌焦虑的;也有夸大姿势性头型的危害认为会造成健康影响的;还有一些媒体也加入了讨论,让这个小众的领域多了一些关注度。有大众和媒体的关注是好事,说明大家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了,但此时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和科普。我想作为儿童神经外科医生,我应该把这个问题的看法写出来。真理需要讨论,也需要证据支持,更需要被更多人知道。
在上半部分里面,我已经讲了头型异常的总体情况。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头型的异常?病理性的问题需要专业医生去手术治疗,姿势性头型异常可以在合适的年龄去睡姿矫正或者头盔矫正。关于如何辨别其原因,那应该是专业的小儿神经外科医生来判断的。在下半部分我来详细讲讲姿势性的头型矫正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展开:
什么样的头型是“异常”头型?
什么原因导致了头型异常?有什么方法可以从小注意的吗?
它有什么危害,只是影响容貌还是会有其他后果?
睡姿矫正和头盔矫正如何选择?定型枕有用吗?
矫形头盔有没有用,有没有副作用?它是医疗器械吗?
矫正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附录:美国儿科学会指南
中国儿童颅缝早闭症诊治专家共识
什么样的头型是“异常”头型?
这个问题是个审美问题,而审美是有主观性和时代地域性的,因此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比如,在我小时候,北方的长辈都喜欢把孩子的脑后勺“睡平”,叫做“官帽头”,以此显得脸大有福。万一脑后勺没睡平,长辈就觉得孩子头型不理想。以现在的审美观,扁头其实并不美观,脸大更不是什么优点。那么以现代的审美观什么才是比较好看的头型呢?我们从世界各国的影视作品里都能发现,无论人种,公认好看的头型,其实基本都是纵向对称的、横截面卵圆形的。怎么理解呢?首先是左右要对称!人不是时装,不对称的头型无论如何都不会好看;其次是前后长度比足有宽度略长一点,大致比例在0.8左右。其他还有一些细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我就不列举国内外电影明星头像了,大家脑补验证即可。
说了好看的头型是啥样的,“不好看”的头型大致上有这么几种:左右不对称的偏头、脑后勺扁平脸蛋宽平的扁头、又偏又扁的,以及相对少见的舟状头、菱形头等等。这些类型的头型,并不一定都是睡姿不好导致的,有颅骨自身生长发育有问题的可能性。所以如上篇所说,一定要给专业医生看过,免得万一有问题耽误治疗,这是我开头颅畸形门诊的初衷所在。大家看我的160平台评价,应该能知道我门诊不会随便开检查,一般情况眼睛看+手摸就给出结论了,不用担心孩子白挨了辐射。
什么原因导致了头型异常?
婴儿的头型形成,有孕期的宫内位置、生产过程中的挤压、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生后3个月内,尤其是头2个月内的睡姿。前3个原因出生时就有了,我们是无法决定的,但睡姿不但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且是家长可以决定的。这一点,很多时候家长或者月嫂并不完全清楚,其实做好了,可以免去后续头型不好的烦扰和矫正的麻烦。
在3个月内,婴儿的颈部肌肉力量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她的睡姿是由大人来摆放的。等到过了这个时间,无论家长如何摆放睡姿,他/她可以自由活动到自己喜欢的方向上,那个时候再想睡姿矫正就很难了。所以看护孩子的人需要知道这点。我在门诊常常遇到因为早产住了一段时间暖箱,或者在月子中心,由于为了防止误吸将孩子头部恒定偏向一侧导致的明显偏头的例子。
有什么方法可以从小注意的吗?
正确的办法是什么呢?分睡觉时和清醒时两种情况。睡觉时候,需要仰面朝天,不要用厚的枕头或者干脆不用枕头,头部以正中为主,可以向两侧偏斜,但需要两侧轮换着来,这样既不会因为趴着睡捂到口鼻导致不良后果,也不会朝一个方向睡导致难看的偏头。清醒时候,打人在一边看着的时候,要多给孩子趴过来,不要总是躺着,一方面可以锻炼中轴和四肢的肌肉,促进孩子的运动发育,一方面可以使得头型比较圆润。
头型不好有什么危害,只是影响容貌还是会有其他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医学界对此还有不同看法,我只能从我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选择我认为正确的结论,并不代表绝对真理。首先,头型不好影响外观是不需要求证的;需要研究的是会不会影响健康。我的观点是,不会。大多数的研究结论认为,只有病理性的头型异常比如上篇中讲到的颅缝早闭会影响到脑发育,姿势性的头型异常对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没有不良影响。当然也有一些研究有不同的看法,对这些研究数据,我更倾向于同一组数据,却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所以,我在门诊给家长的讲法,就是如果你在意孩子将来的头型外观,那么头型是个问题;反之就不是什么问题。美丑从来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一种进阶需求,就如隐适美矫正牙齿一样,不矫正也不影响我吃饭很香对吧!
睡姿矫正和头盔矫正如何选择?定型枕有用吗?
那么有在意的家长就会问我,我的孩子还能不能改变头型?能不能不用矫正头盔,睡过来?我说,这要看年龄。如上文所述,3个月内是睡姿矫正的黄金时间,原因是这个年龄段内才好固定睡姿,过了就很难了,没有几个家长能够晚上不停起来重新摆体位,何况孩子大一点,颅骨就更少可塑性,比较难改变形状了。
超过3个月的孩子如果需要矫正,就要考虑使用矫形头盔了。一般说来,月龄小的矫正越快,年龄在1岁内效果一般来说都比较好,超过一岁就不一定那么理想,超过1岁半就超出了矫形头盔的有效年龄,事倍功半,不建议矫正了。这点跟矫正牙齿成人也行不同,大概与颅骨保护的是人体最精密、最娇嫩的脑组织有关,它会在颅缝闭合后变得很坚固。
还有的家长会拿出定型枕问我,这个行不行?我无意与各位商家为难,但确实定型枕只能用来防止长久仰卧后出现后脑勺变扁平,并不能让已经偏斜的头型纠正过来。大家自己仔细研究它的说明书也不会看到相应的功效,所以是定型,而不是矫形。
矫形头盔有没有用,有没有副作用?它是医疗器械吗?
所以说到矫形头盔,就有两个问题:有效性和安全性。前者说明有没有用,是不是智商税;后者说明会不会出安全问题,从而得不偿失?作为一个医生,我是从两方面来判断的。一个是有没有国家的合法医疗认证?一个是使用了多久,多少孩子使用过,具体效果和副作用的真实数据如何?
目前中国食药监批准的婴儿颅骨矫形器,都是美国品牌在国内销售,目前还没有国内产品拿到此类医疗器械的批文。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值得我们奋起直追。当然也有国内商家自己手工制作的产品,但因为牵涉到工人的个体差异,我无法统一评价,何况如果没有二类医疗器械的认证,合规性是个问题。
美国的矫形头盔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毕竟经济发展得早,更加重视矫形需求,到目前为止矫形案例数以万计。在合适的年龄段按时佩戴,效果是显著的。主要的副作用集中在出汗、皮肤湿疹等护理相关问题上。在深圳这样的南方城市,这些问题确实会带来一些护理上的麻烦,比如除了冬天都必须开空调,少了出汗,湿疹也就不容易出了。
矫正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我的门诊已经有数百名孩子使用过头盔,整体反馈是很好的。首先是医生看了,排除掉病理性的问题,这类孩子不是矫正的对象;然后家长有矫正意愿,且孩子在适合年龄段的可以考虑头型矫正;去头盔测量中心扫描头型数据,发包给美国,等待头盔制造寄回国内;初次试戴并打磨;回家继续佩戴,3-4周再次复查数据并微调;如此循环,大约3月左右,数据和外观满意,毕业。
佩戴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来保证矫形效果以及避免副作用。首先是佩戴时长,过了第一周的适应期后,每天要达到22小时,否则效果就要打折扣,整个矫正时间也会更长;其次,室内温度要控制在孩子少出汗,不出汗为宜,避免头皮出现湿疹和痱子;第三,定期调整,如果期间有矫正效果不理想或者有异常的情形,需要来医院复诊。
附录: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矫形头盔的指南
儿童颅缝早闭症诊治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