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巨基突发耳部疾病!严重可能会致命,看看你有没有这些症状

曾宪海医生 发布于2024-09-30 16:53 阅读量660

本文由曾宪海原创

9月29日,歌手古巨基通过微博发出长文,称在9月26日晚上洗澡后,突然感到右耳很刺痛并伴随着听觉模糊。“因为是半夜时分,所以当时想看看第二天起床后的状况再算。第二天醒来,情况依然,便立即前往专科医生求诊。”


通过医生检查后,发现古巨基的右耳膜及周围发炎红肿有耳疮,确诊为急性中耳炎,属感染病毒所致。医生诊断后表示,古巨基右耳听力下降了一半。



医生建议他除了用药之外还需要休息,但当天,古巨基依然坚持飞往上海进行彩排。他称彩排约一个小时,彩排时还戴上了耳机。


岂料,“回到饭店后,右耳感觉疼痛和耳鸣,听力比之前情况变得更弱以及因听力不平衡导致晕眩。”


什么是中耳炎?

一个健康的中耳,它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四个部分。面神经像一根电线一样,穿过中耳的骨壁。中耳跟外耳道不通,两者之间由密闭的鼓膜隔开。中耳与外界只有一个间接的通道,就是“咽鼓管”。


中耳通过咽鼓管向内侧与鼻咽部(位于鼻腔后面的咽腔)相通。鼓室是一个含气的空腔,里面有听骨,负责传递声音。鼓窦和乳突都是含气的空腔。鼓室、鼓窦、乳突主要构成都是骨质,这三个部分的内壁都有黏膜和骨膜。上述结构一旦感染,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中耳炎”。




中耳炎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和特殊类型中耳炎共四大类。



一、分泌性中耳炎


又称为“浆液性中耳炎”/“胶耳”,指中耳内产生了积液。通常临床表现为耳闷、耳堵、听力下降。



1.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中耳通气障碍导致的中耳内负压。通俗讲,主要病因就是上面提到的中耳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咽鼓管堵塞了,咽鼓管堵塞导致中耳内无法进入空气,然后导致中耳内壁黏膜的呼吸上皮细胞发生了“呼吸障碍”,中耳“呼吸困难”了,造成细胞水肿,渗出增多,中耳腔内产生积液,发生了分泌性中耳炎。


积液里可能有细菌存在,跟后面提到的化脓性中耳炎的区别在于,分泌性中耳炎积液里面的细菌多是非化脓性致病菌。


2.怎么发现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患儿常因没有耳痛等急性感染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当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候,如果注意到孩子经常反问“什么?” 要求重复家长的话语,或者看电视或听音乐时经常要求提高设备的音量,或不看家长口型时经常听错,需要警惕是否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3.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建议尽快就诊。

使用药物或者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进行治疗。


二、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以6周为界。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性中耳炎”,多在儿童期感染,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流脓,部分会有发热症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时治疗,可治愈。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指的是细菌感染中耳的黏膜、骨膜、骨质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反复的耳流脓,部分患者会有耳鸣。


3.如何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急性发作期,应及时医院就诊,给予抗生素滴耳液及口服药物对症治疗。急性发作期过后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三、“危险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

最危险的一种中耳炎类型,可以引起周围骨质破坏的中耳炎。胆脂瘤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伴有臭味的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鸣。



胆脂瘤会侵蚀中耳听骨,引起听力损失;侵蚀内耳,引起进一步听力下降、眩晕;破坏面神经,引起面瘫;引起脑膜炎等颅内并发症。


手术是治疗胆脂瘤的唯一方法。因此,胆脂瘤一旦发现,建议及时治疗,以免发生上述不可逆的并发症,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四、特殊类型的中耳炎

特殊类型如结核性中耳炎、梅毒性中耳炎、真菌性中耳炎、放射性中耳炎、气压性中耳炎等。




这些中耳炎通常有其特殊病因。比方说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或梅毒螺旋体感染等。气压性中耳炎则与乘飞机、潜水作业等相关。


因此,在乘飞机或潜水时,应当主动作吞咽、咀嚼等动作,维持咽鼓管内外压力平衡。从事航空及潜水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体检、评估咽鼓管功能。


此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若出现听力下降、耳流脓等不适,建议及时就诊,以免出现中耳炎相关并发症。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