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回南天,
湿漉漉,阴雨绵绵,
容易发霉的除了墙壁,
还有我们的耳朵。
图源:@广东天气
近日,在门诊中我们接诊了不少耳朵“发霉”的病例。
诊室内,37岁的刘女士说,回南天的天气导致她全身黏糊糊,闷热、瘙痒,特别是耳朵,每天都习惯性用棉签掏耳朵来缓解耳朵瘙痒,经过耳内镜检查下发现,张女士外耳道长满了白色毛绒绒的分泌物,最终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炎。
一、耳朵为什么会发霉?
耳朵发霉是指外耳道真菌炎,是耳道深部出现真菌生长,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外耳道是弯曲、狭长的空间,属于管状结构,由于外耳道口比较窄,若其中积存液体可能会难以排除,形成相对比较潮湿与封闭的空间,特别是回南天,此种环境比较适合霉菌生长。
●另外还有被污染过的掏耳朵器具,将真菌带入耳道深部时会导致外耳道真菌炎,耳道会有明显的刺痒难耐感,属于外耳道真菌炎的典型表现。
二、外耳道真菌炎一般会有哪些症状?
1.耳朵发痒、肿胀:早期会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伴有少量的水样分泌物。
2.外耳道阻塞感: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患者会觉得耳朵内有东西存在。
3.外耳道潮湿感:由于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会感觉外耳道潮湿,总想去擦拭。
4.听力减退、耳鸣、眩晕: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会出现听力减退并且伴有耳鸣,会引发患者心烦意乱。
5.外耳道疼痛:若有细菌感染,并且病变范围较深较大,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
三、如何预防外耳道真菌炎?
1.保持个人卫生:外耳道霉菌病是由感染引起的,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如浴巾、毛巾,掏耳工具等,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尽量减少掏耳朵的习惯,不要用手指或未经消毒的棉签和工具掏耳,避免水进入外耳道内,不要乱用抗生素以及激素类药物。
2.避免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导致耳道黏膜处于潮湿状态,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平时要保持耳道的清洁卫生,必要时可消毒处理。
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耳道黏膜,导致病情加重。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