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期间,很多家长都会问:孩子总是用手去掏耳朵,总是哭闹,喊叫反应迟钝怎么办?孩子反复说耳朵闷、响,像有东西堵住一样,看电视调到很大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上的情况,一般都伴随着小朋友最近有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宝宝可能患有:分泌性中耳炎,这个病和感冒经常同时出现,千万不能忽视!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宝宝的耳朵的鼓室内有液体渗出,影响了中耳的振动和声音的传导,导致宝宝听力下降。
什么原因会产生分泌性中耳炎?
1. 腺样体肥大:一方面,如果腺样体增生肥大,可压迫、堵塞咽鼓管咽口;另一方面,引起腺样体感染的致病菌,可经咽鼓管途径感染中耳,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
2. 慢性鼻窦炎:常会出现脓性鼻涕,鼻涕可经后鼻孔流到鼻咽部,从而影响到咽鼓管咽口,也可由于脓性鼻涕的长期刺激,使咽鼓管周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咽鼓管咽口狭窄,从而造成堵塞。
3. 鼻咽癌:由于肿瘤压迫,鼻咽癌患者可伴发分泌性中耳炎。
4. 咽鼓管功能障碍:发育不良引起的阻塞:儿童的咽部肌肉薄弱,而且咽鼓管软骨发育也不够成熟,易导致狭窄或闭塞。
分泌性中耳炎的有哪些症状?
1.听力下降
如果孩子出现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比如没有将头转向声源、语言发育延迟、对他人的呼唤声不予理睬,甚至答非所问或置若罔闻、看电视时经常要调大音量、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需要赶紧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
2.耳闷、耳鸣
耳朵有闷胀感,像有东西塞住,并伴随响声。
3. 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往往伴有耳痛,可为持续性,亦可为阵痛,常在夜间发作,可表现为反复挠耳、哭闹不止,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4.头晕不适和走路不稳
少数患儿可有前庭症状和平衡异常。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1.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2. 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先擤一侧再擤另外一侧,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
3. 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不要让宝宝平卧喂奶。喂奶时避免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
4. 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朵进水。
5. 不要给宝宝挖耳朵,避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若耳垢较多应到医院进行清除。
6. 及时就诊,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及时带到医院检查。
7. 积极治疗感冒、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