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指南——在家测量血压,先记住这七个要点

曾宪海医生 发布于2023-10-08 11:56 阅读量1001

本文由曾宪海原创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45亿,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患病情况,并且约80%的高血压患者未能得到充分治疗。日常生活中,除了诊室血压测量外,家庭才是高血压防治的基本单位。因此,正确掌握家庭血压测量对防治高血压有重要作用。


一、家庭血压测量有什么意义?

      1.帮助了解异常的血压水平。家庭血压监测不仅有益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也可以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更准确反映血压水平。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通过多次和多天测量,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还可有效鉴别只有在诊室测量时才出现血压升高的“白大衣效应”,以及在家庭测量时血压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

      3.更准确判断高血压患者心血管

病风险。与经典的诊室测量血压相比,有研究显示,家庭血压提高脑卒中预测水平的优势明显。

      4.帮助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可使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充分了解其血压水平,及时检测到尚未控制的血压,为调整降压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家庭血压测量的正确步骤

      1.准备血压计和袖带。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2.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双腿放松、落地。首次测量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3.测量血压时,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血压测量值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三、家庭血压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目前建议,家庭血压的平均值≥135/85mm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或血压尚未控制。

      当医院诊室血压≥140/90mmHg,而家庭血压<135/85mmHg时,可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而当医院诊室血压<140/90mmHg,而家庭血压≥135/85mmHg时,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

      同时,根据清晨与晚间血压的平均值是否≥135/85mmHg,诊断清晨高血压与晚间高血压,或清晨血压和晚间血压是否已得到有效控制。


四、看医生和买药的时候测了血压,我回家还要自测血压吗?

      要。家庭血压监测有很多其他血压测量不具备的好处,可以让高血压患者更准确了解日常生活的血压水平,更准确反映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并帮助患者血压控制达标。


五、为什么家庭自测血压跟医院测量的差别这么大?

      先排除仪器原因,再判断是否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压”或“隐匿性高血压”。

      血压计须按照标准化的验证方案进行准确性验证。近来,国际标准组织(简称ISO)与欧美等权威机构联合制定了统一的血压计准确性验证方案。通过验证的血压计可在相关网站查询(www.dableducational.org 或 www.bhsoc.org )。另外血压计须定期进行校准,至少每年1次。可于购买处或就医处寻求帮助,进行校准。


六、可以在家里用绑手腕的血压计测量血压吗?

      建议选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推荐腕式血压计、手指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对于腕式血压计,不同型号血压计规定的前臂放置方法不同,因此需严格按照血压计的使用说明进行血压测量,否则将使测量结果不可靠。但其具有便携性,且使用时不需暴露上臂,更适用于在寒冷地区或脱衣服不方便者(残疾人)。

      对于手指血压测量,其结果与上臂血压之间有较大差别,且变异较大,因此不建议使用。

对于水银柱血压计,需要使用听诊器且需要专门训练后才能通过听诊判断读数;加之水银有毒,因此不建议使用。


七、我最近复诊测量血压变化挺大,我需要多久测一次家庭血压?

      对于不同病情的高血压患者,测量频率、时间和天数不同。

      对初诊高血压患者、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者,或血压不稳定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建议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天,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

      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早晚各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网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