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合体”
9月29日至10月6日
放假调休共8天
形成8天的超级黄金周
作为一年中最长的假期
相信大家的日程都是满满的
亲友聚会、举家旅游
大吃大喝、逛街购物
……
但是,在出游期间,别因为耳鼻喉疾病影响了您的好心情,这份耳鼻喉健康攻略请您查收!
一、耳朵篇
中耳炎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中耳炎(otitis media),指的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感染,即病毒或细菌引起鼓膜后面区域的炎症。此外在坐飞机、潜水时可能会因为气压不平衡,产生航空性中耳炎。
如何预防中耳炎?
1.尽量保持耳道的干燥、卫生,避免洗澡的时候耳道进水。
2.平常尽量避免感冒、受凉,避免鼻炎、鼻窦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上下呼吸道的感染,尽量不要擤鼻涕,以免鼻涕分泌物逆流进入鼓室内,诱发中耳炎。
3.如果有反复的鼻塞,张口呼吸打呼噜,临床上需要检查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排除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诱发中耳炎的可能。
突发性耳聋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简称突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分贝。
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1.规律锻炼,调整心态,避免焦虑、紧张;
2.戒烟、戒酒;
3.养成健康而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劳;
4.增强体质,避免受寒、过热等;
5.健康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
二、鼻子篇
过敏性鼻炎
秋季是空气中花粉浓度最高的季节,且气候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避免过敏性鼻炎发作,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1.远离过敏原,比如远离花粉,定期清洗床品,出门戴口罩和墨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敏性鼻炎发作。
2.脱敏治疗,若过敏性鼻炎一到秋季反复发作,可以到医院做过敏原测试,必要时做脱敏治疗。
3.建议患者适当的锻炼身体,外出回来可以冲洗鼻腔,多吃高蛋白的食物,避免熬夜,提高身体免疫力。
鼻出血
秋季节空气干燥,外界环境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呼吸时,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更快,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脆弱,容易引起鼻出血。其中,儿童鼻出血最为常见。
一旦出现鼻出血情况:
1.切忌不要仰头止血,否则血液回流会堵塞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正确做法是:安静坐下,身体稍向前倾,用食指和拇指把双侧鼻翼压向鼻中隔3-4分钟,同时可以在鼻根部敷比较凉的毛巾,敷一段时间,大部分的出血都能控制住。
3.若鼻腔反复出血,血流量较大,应及时就医。
三、咽喉篇
咽喉炎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假期亲朋好友聚会,难免会大鱼大肉、饮酒抽烟。食用过多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诱发咽喉炎,导致咽部灼热、发炎,咽喉肿痛。
如何预防?
1.避免感染:减少近距离接触,分餐饮食,避免外出活动,与家人的生活用品分开;
2.避免物理化学因素:尽量远离粉尘、烟雾等刺激性环境,做好防护;
3.注意保护声带:避免长时间说话及大声呼喊,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4.避免过敏反应:远离过敏原;
5.避免机械性损伤:吃东西细嚼慢咽,避免吞咽异物,日常注意安全,防止咽喉部外伤;
6.提高免疫力:均衡营养,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鱼刺卡喉
鱼肉好吃,刺难挑”,不要边吃边侃大山。
常见误区:万一不幸被鱼刺卡到时,千万不要想着吞馒头、饭团、喝醋的方式尝试把鱼刺软化或咽下去,因为刺就像一个钉子,吞咽动作可能会将它刺的更深更结实,所以不要冒险,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可能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正确做法:
1.立即停止下咽;
2.含水做漱口动作,尝试是否可把鱼刺漱出;
3.如果不成功,尽快去医院就诊。
(不少人可能会尝试把鱼刺咳出来,但如果咳了两下发现没有效果,不建议继续尝试。反复咳嗽可能加剧咽喉充血,增加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