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竟是耳朵里的“石头”惹的祸!

曾宪海医生 发布于2023-08-18 14:57 阅读量1238

本文由曾宪海原创

睡觉睡得好好的

翻个身突然出现看东西天旋地转?


平躺着好好的

起身时突发眩晕、心、呕吐?


站着、走着没事

一躺下来就感觉掉进了高速旋转的大漩涡


医生,我竟然“晕床”了

不敢躺下睡觉,太恐怖了,是怎么回事呀?


30岁的小张

近期就突然患上了这种“晕床”的怪病!



小张以为是最近上班压力大,多休息就行,可接连几天都这样,吓得都不敢再躺下睡觉了。他赶紧去医院,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小张先后跑了社康、各大医院,看了脊柱外科、心内科、神经外科,做了心脑电图,彩超……开了一堆单、安眠、安神药……还是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就在他绝望的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听到朋友介绍说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有一个专门的「眩晕专病门诊」,可以去试试。



小张没有犹豫,随即和家属来到了耳鼻咽喉医院。


在仔细检查小张的症状,并经过专科前庭功能检查、平衡检查、听力学检查等系列专业检查后,小张被确诊为「耳石症」


“什么是耳石症?是我耳朵里面掉进了石头吗?”小张满脸疑惑地问道。



人能掌握身体平衡,很大程度上是内耳的功劳,内耳中有一层耳石膜,上面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形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耳石膜上的。但外伤、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病毒性迷路炎)等,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



一旦耳石脱落,掉入相应的半规管内,随着体位变化,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移动的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从而就会向大脑传递神经冲动,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的眩晕并伴随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症状。耳石症同时还有个专业的名字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别担心,我们来给你做个复位就好了,“接下来,你就放轻松,坐好,我会扶住你的头,让你左右或者前后改变体位,你按照我的指令去做就可以了!”

经过眩晕的体位检查和3-5分钟的复位治疗,小张再次站起来时,开心地说道:“太神奇了!现在真的不晕了,简直是‘神操作’”!困扰了他两个多月的“眩晕”这样消失了。

但耳石症有复发的可能,如果再有眩晕的话需要立即来复诊。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耳石症


主要表现在起床、翻身甚至低头抬头时出现的短暂眩晕。
另有下面5个特征性表现:
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才出现眩晕。
旋转有明显的旋转感,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短暂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转换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疲劳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耳石症如何治疗


耳石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可自愈。大多数人在发病后两周到一个月内,眩晕感会自动消失。


如果眩晕感没有自愈,在床上翻身时有短暂的头晕,应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变位性眼震试验”即可确诊,随后可通过复位法、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


1.药物治疗:可缓解呕吐头晕的症状,年龄较大的患者还需要服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来辅助治疗。


耳石复位


2. 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耳石症常见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可徒手或借助仪器完成。


机器复位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顽固性耳石症,病程在1年以上,保守治疗经久不愈,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的,可以使用手术治疗。


4.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耳石症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患者,或者在复位治疗前使用,来增加患者对复位的耐受性,如果患者拒绝或者不耐受复位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可以作为替代治疗。


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有哪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

▪梅尼埃病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

▪前庭神经炎

▪迷路炎

▪前庭阵发症

▪听神经瘤等

01

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症状

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耳鸣以及耳胀满感;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为20分钟到12小时不等,通常不超过1天;发作频率从1周数次到数年1次均有可能。

特点

病程初期,眩晕发作后的听力减退和耳鸣可完全缓解,随病程进展会出现患侧永久性的耳鸣及听力受损。

02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

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眩晕。

症状

突然出现的听力明显下降,可伴有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特点

多认为与内耳供血障碍和病毒感染有关;有一定的自愈率,但大部分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听力无法恢复,因此发病后及早治疗很关键。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