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暂停 吓坏爸妈 -
话说,还在读高三的时候,小林睡觉就开始打鼾,而且随着体重的与日俱增,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只要他一睡觉,他的呼噜声便会穿破房门,遍布家里的角角落落。时间久了,家人也逐渐习惯了在这此起彼伏的“伴奏声”中入睡。
有一天晚上,正在酣睡的小林突然被一阵惊呼和摇晃惊醒,迷迷糊糊摸索着戴上眼镜,发现爸妈正满脸焦急地看着他:“你没事吧?”
原来准备入睡的父母正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听着小林高低起伏的“演奏声”,谁知刚到一个高潮,鼾声却戛然而止,突然就出现“断气”,啥声儿都没了,两口子一下就慌了神,赶紧跑来救儿子的命。
从此,父母对小林打呼这件事情就格外上心,生怕他哪天在睡梦中突然“睡”过去了。
- 因为打鼾,被室友集体投诉 -
转眼间,小林来到了大学 ,开始他的住校生涯。他的呼噜声不仅成为了他的烦恼,更成为了他全体室友的烦恼,因为只要他一入睡,室友们就得集体失眠。
为了不影响室友们睡觉,小林先后试过闭口贴、阻鼾带、阻鼾鼻夹等各种“神器”,也尝试侧睡等各种办法,可是不但没能止鼾,反而让小林无数次在睡梦中因窒息而憋醒。
眼看着小林被打鼾折磨的日渐憔悴,父母焦急万分,四处打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治一治打鼾。
在一次与“鼾友”的交流中,小林偶然得知了原来睡眠打鼾不是什么“不治之症 ”,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及手术等专业手段进行治疗的,于是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鼾友推荐的医院寻求帮助。
- 呼吸暂停高达400余次 -
经过专业检查,医生发现小林扁桃体肥大、软腭低垂、舌体肥厚,正是这些原因等导致咽腔狭窄,睡眠时出现上呼吸道阻塞,引起了打鼾。
图源:腾讯医典
打鼾是由于睡觉时上气道出现了塌陷,导致鼻子吸入的气流没办法进入体内,使身体无法摄入充足的氧气,身体为了代偿,就开始努力呼吸,气流在通过狭窄的气道时周围的软组织震动就会产生声音,也就是鼾声。
平时,大家关注到的主要是鼾声的大小,却忽略了打鼾的背后是伴随着频繁的呼吸中断和全身缺氧,长期打鼾还会对身体产生一系列危害,如白天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可以并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夜间猝死!
而且像小林这样的学生,因为晚上睡不好,更容易导致睡眠不足,长期以往,就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患者是飞行员、高空作业者、司机等一旦在工作中嗜睡,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为准确了解小林睡眠中的情况,还要为他做个专业的睡眠监测,在医院睡一觉。
晚上九点,小林如约来到睡眠监测中心,医生带小林带到专业的睡眠监测室,床头有个的木箱,打开箱子一看,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线,医生把这些线逐一贴到小林的头部、胸前、手上和腿上,安装结束后还对信号进行了测试。
看着医生这一系列的操作,小林既好奇又兴奋,这到底能测出什么呢?带着心里的疑惑小林便安心入睡了。
经过一晚上的监测,专业数据显示小林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夜间重度低氧血症,其最低血氧饱和度77%,平均血氧饱和度95%,AHI50.52次/小时。一般来说,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在98%。
AHI指数是指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根据数值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正常睡眠<5次/小时
轻度5次/小时~15次/小时
中度15次/小时~30次/小时
重度≥30次/小时
小林目前的情况已经为重度,每隔1分多钟呼吸就会暂停一次,一晚上总呼吸暂停高达400多次!!!
为了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小林还做了“药物诱导睡眠内镜检查”,就是在麻醉医生的药物诱导下,使小林进入睡眠状态,医生再利用电子喉镜检查小林睡觉时上气道的堵塞情况。
随即发现小林发生呼吸暂停时,咽喉部的气道塌陷和堵塞程度已经超过90%,结合小林的病情情况,睡眠医学科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并为他实施了“改良腭咽成形术(UPPP)”。
术后第一天,小林的父母感觉到他睡眠打鼾的状况明显减轻了。因为体重超标也会影响长期的疗效,医生还要求小林坚持减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
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指的是在夜间7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超过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或者是低通气,每次超过10秒以上,并伴随打鼾和缺氧的症状。
OSAHS常表现为打鼾,打鼾声音大且不规律,张口呼吸,可能伴有憋醒,晨起头疼、口干。
白天可能精神萎靡、嗜睡,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焦虑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OSAHS有哪些危害呢?
OSAHS会造成夜间慢性间歇性缺氧,最终可能引起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可能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糖尿病、脑卒中和性功能障碍等全身多种疾病。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家人、朋友有被打鼾困扰的情况,请一定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