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1.2 亿老人在最孤独的年纪,失去听的能力

曾宪海医生 发布于2023-07-21 11:17 阅读量10197

本文由曾宪海原创

答非所问、微笑无言、误解误会等无效沟通充斥着听障老人的生活——不管对方问什么,自己第一反应就是“这说的是啥?”或者“好好好”;接到子女的电话,每次都是自说自话,从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


对于种种尴尬,许多老人和家人觉得很“正常”,他们习惯说:“年纪大了难免这样。”“平时说话大声点就好。”“老了听不清也好,心静,可他们并没有渠道去了解,这是老年聋,可以进行治疗的。


什么是老年聋?

我们将中老年人无明显诱因的听力下降称为老年性聋,也叫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这是一种双侧渐进性、对称性的感音性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受损,部分患者还会表现为言语识别能力下降。



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2021年WHO )

在日常生活中就会表现为能够听得到,但是需要你重复多次才能够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严重影响到老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无法听见,不能够正常的跟他人沟通,导致他们会对自己的情况产生焦虑,抑郁,认知能力的不断下降也会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长此以往,老人们经常会感到自我孤独,目前老年性聋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公共健康及安全问题。


老年聋的常见症状

1. 听力下降:双侧听力逐渐下降,逐渐加重,进程多缓慢。主要表现为日常对话、接打电话、收看电视时音量不自觉增大、不自觉侧耳,对鸟鸣、电话铃声等高频音不敏感,“不爱搭理人”、生源定位困难等。嘈杂环境中或参加会议时感到听声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2. 耳鸣:开始为夜深人静时出现,后可持续性,多维高调蝉鸣、哨声等。

3.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社交障碍

抑郁症

认知功能减退


为什么会得老年性聋?
1. 机体衰老:随着机体衰老,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听觉中枢都会老化。
2. 耳聋基因表达:约35%~55%的老年性聋与基因异常有关。衰老基因在生命早期未表达,在后期才开始活化。

哪些人容易得老年性聋?

有如下危险因素或者诱因的人群:

1. 噪音损伤,生活环境中长期存在噪音;

2. 吸烟、饮酒;

3. 使用耳毒性药物;

4. 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可造成耳蜗结构和功能反复损害;

5. 含有相关致耳聋基因。


老年聋该如何治疗?

1. 药物治疗:改善耳部血供,增加耳部循环代谢;

2. 手术治疗: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术,改善听力;

3. 听觉辅助设备:即通过助听器来改善听力;

4. 其他治疗:通过听力康复训练改善认知和听觉,通过心理治疗改善心理状态。


老年聋如何预防?

老年聋作为一种与机体老化相关的疾病,病程隐匿,不易被察觉,但在发病初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早发现,早干预,延缓病情恶化。

1. 避免接触噪音:有噪音时,带上隔音耳机;

2. 戒烟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减少或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4.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疾病;

5. 积极进行遗传咨询:对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基因检测,对于高危患者加强听力追踪,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