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化扁”非彼“化扁”:如何一眼识破EB病毒或腺病毒引起的扁桃体化脓?

王文建医生 发布于2025-06-23 11:54 阅读量283

本文由王文建原创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是细菌感染引起腭扁桃体的化脓性炎症,常简称“化扁”,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类型。

“化扁”多表现急性起病的高热、咽痛、吞咽困难及伴拒食等,咽部检查可以发现双侧扁桃体弥漫性红肿,表面覆盖密集的黄色或白色脓性分泌物;早期识别并规范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可有效控制感染。

当孩子出现“发热、喉咙痛、扁桃体化脓”时,家长常以为是细菌感染(大多数医生应该也是这么想滴);但要注意有些病毒同样会引起类似改变,典型的是EB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若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延误治疗,因此需要进行鉴别。

如何快速区分二者?

一、临床表现:

1. EB病毒感染(也叫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乍一听还挺吓人滴)️扁桃体分泌物:化扁的“化脓”呈点状、片状或融合成假膜,易被拭去;而EB病毒的“化脓”可见表面灰白色假膜,易剥离,无脓性渗出️伴随症状:

-肝脾肿大:约50%患儿出现肝脾肿大,触诊有痛感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质地中等

- 全身症状:发热持续7-14天,热峰波动大,可伴皮疹、眼睑水肿,很多时候鼻塞严重,部分导致夜间呼吸困难无法入睡。

2. 腺病毒感染️扁桃体分泌物:多呈白色片状渗出物,附着紧密,类似“奶油状”,无假膜形成 ️伴随症状:

- 咽结膜热:约30%患儿伴结膜炎(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淋巴结肿大

- 胃肠道症状:腹泻、呕吐,少数出现肝酶升高

- 病程特点:发热持续5-7天,热退后精神状态恢复快;并发肺炎的可以出现持续稽留高热剧烈咳嗽或呼吸困难。

二、实验室检查:

1. 病原学检测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血液中EBV-DNA病毒载量高(>10³ copies/mL)可确诊

✅腺病毒:咽拭子抗原检测快速筛查(敏感性约55%-90%),PCR检测灵敏度高达95%,可明确病毒分型

2.血常规及炎症指标

✅EB病毒: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60%),异型淋巴细胞≥10%是其特征性改变,是确诊的重要依据。CRP通常<20mg/L;PCT(降钙素原)<0.5ng/mL。

✅腺病毒: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CRP通常<50mg/L,PCT<0.5ng/mL

三、治疗策略:

1. EB病毒感染对症支持:退热(布洛芬)、补液、护肝(如复方甘草酸苷)避免用药:禁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易诱发皮疹)

重症干预:部分病例可以使用丙种球蛋白抑制免疫反应;若出现脾破裂风险(剧烈运动后腹痛),需绝对卧床休息。

2. 腺病毒感染 自限性病程:轻症仅需退热、雾化缓解咽痛。

重症预警:持续高热>7天、呼吸困难、血氧下降需住院,必要时使用丙种球蛋白

四、结语

EB病毒与腺病毒感染都会引起扁桃体化脓,与经典细菌感染“化扁”表现相似但抗菌素治疗无效;EB病毒与腺病毒性扁桃体化脓的鉴别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家长若发现孩子发热伴特殊表现(如眼红/眼睑肿、肝脾肿大),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原,避免误用抗生素。精准诊断不仅减少医疗浪费,更是守护孩子健康的关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