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藏在呼吸间的“隐形挑战”与科学应对之道

芦爱萍医生 发布于2025-07-22 15:29 阅读量39

本文转载自濮阳市人民医院,阳信县人民政府,今日吉林网,百家号,腾讯网

在儿科门诊,常有家长焦急询问:“孩子反复咳嗽、喘息,是不是得了哮喘?”这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约3亿儿童,我国城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已升至3.3%—29.0%。本文将结合最新临床研究与家庭护理经验,为家长揭开儿童哮喘的“真面目”,并提供科学应对策略。

一、哮喘的“双重面孔”:慢性炎症与急性发作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如同“紧绷的橡皮筋”,稍遇刺激便会收缩痉挛。这种炎症具有长期性:即使无症状时,气道炎症仍可能持续存在;同时具有可逆性: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儿可实现症状完全控制。

典型症状需警惕:

    夜间咳嗽:凌晨或睡前剧烈干咳,止咳药无效

    喘息哨音:呼气时喉咙发出“嘶嘶”声,类似吹哨

    胸闷气促:运动后喘气加重,感觉胸口压了块石头

    过敏伴随:湿疹、荨麻疹、眼睛发痒发红

案例:5岁男孩乐乐,反复咳嗽伴夜间喘息3个月,家长误以为“支气管炎”,自行使用抗生素无效。经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尘螨过敏,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

二、哮喘的“四大元凶”:遗传、环境、感染与情绪

    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有哮喘,孩子患病风险升至25%;双方患病,风险达50%。

    环境过敏原:

        尘螨:每克床尘含2万只尘螨,其排泄物是头号过敏原

        花粉:春秋季花粉浓度超1000粒/m³时,哮喘急诊量增加40%

        宠物皮屑:猫狗皮屑中的Fel d1和Can f1蛋白可诱发气道炎症

    呼吸道感染:鼻病毒、合胞病毒等感染是学龄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首要诱因。

    情绪波动:强烈情绪(如大笑、哭闹)导致肾上腺素激增,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数据:无锡市儿童医院2024年调查显示,68%的哮喘患儿存在至少2种过敏原阳性,尘螨过敏占比最高(52%)。

三、科学诊断:从症状到肺功能的“抽丝剥茧”

哮喘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吹气测定呼气量,是诊断“金标准”。儿童需配合完成“用力呼气”动作,5岁以上儿童成功率较高。

    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揪出尘螨、花粉等“元凶”。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反映气道炎症程度,辅助评估治疗效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症状不典型者,通过吸入乙酰甲胆碱诱发气道收缩,观察FEV1下降幅度。

误区提醒:哮喘需与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鉴别。若孩子咳嗽持续>4周、抗生素治疗无效、抗哮喘药物有效,需高度怀疑咳嗽变异性哮喘。

四、治疗策略:长期控制与急性发作的“双轨制”

(一)长期控制:抗炎是核心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首选药物,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降低高反应性。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需通过储雾罐辅助吸入,确保药物直达气道。

案例:8岁女孩小雨,确诊哮喘3年,长期规范吸入布地奈德,肺功能从65%恢复至92%,能正常参加舞蹈班。

家长须知:

    ICS不会影响生长发育:长期低剂量使用安全,与未治疗者相比,成年后身高无显著差异。

    疗程至少1年:症状控制3个月后需评估降级治疗,若病情反复则升级治疗。

(二)急性发作:快速缓解是关键

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是“救命药”,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数分钟内可缓解气道痉挛。

家庭急救四步法:

    安抚情绪:让孩子坐直身体,缓慢深呼吸。

    远离过敏原:开窗通风,移除花粉、宠物等刺激物。

    使用药物:立即吸入沙丁胺醇,4—6小时可重复一次。

    就医指征:若出现嘴唇发紫、无法说话、意识模糊,需立即拨打120。

结语:与哮喘“和平共处”,让孩子自由呼吸

哮喘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医生和孩子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诊断、规范治疗和全方位预防,绝大多数患儿可摆脱“喘息”困扰,拥抱健康童年。记住:哮喘不是孩子的“枷锁”,而是成长路上的“特殊考验”——只要科学应对,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呼吸小勇士”!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