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之前的小朋友都是“小外星人”,他们的一些行为可真是匪夷所思,偶尔,还有点让人抓狂。但是停下你阻止孩子的念头。
不管这些行为看起来有多么难以理解,都是孩子发育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吃手
吃手这件事大概从3、4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小宝宝能把小手指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妈妈的反应总是:呀,脏!
但是每个孩子都爱吃手,总是有理由的吧?
其实,这是孩子口腔敏感期到了,这段时期,他们不是用手探索世界,而是用口腔。
所以他们能把看到的一切放进嘴里“尝一尝”,连脚都不能幸免,何况手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大脑发育迅速,这代表孩子的智力发育正常,欢喜都来不及呢。
那一直吃手总不好吧?美国儿科学会指出,除非到了4、5岁还在吃手,否则是不用担心的。
其实,大约2岁左右,就可以引导孩子的注意力,用做游戏、读绘本等方式,逐渐调整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了。
另外,如果孩子过于沉迷吃手,家长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陪伴不够呢?因为吃手也是孩子寻求安慰的方式。
撕书
撕书撕纸可愁死人了,好好买给孩子的绘本、家里的抽纸,功能全发挥在“被撕”上了。
这大约开始于孩子6、7个月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尝试用手探索世界,所以触摸、揉捏、撕扯,都是正常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会得到发展,比如用手指捏东西,这个动作就需要很大的进步才能做到,孩子都能撕东西了,不该开心吗?
家长只要把不能撕的东西收好,避免被撕坏,其余的可以稍微纵容一下孩子。
扔东西
2岁内的宝宝最明显了,喜欢扔东西,玩具呀、绘本呀,拿到什么都想扔掉,让人忍不住想问:小祖宗,你拿了丢,不如不拿嘞。
其实呢,这是孩子的空间敏感期到了,在这个时期,孩子对空间的探索产生了浓厚兴趣,途径就是——扔,感受物体在空间里移动。
通过反复地扔、捡、扔、捡这种像小狗狗一样的行为,孩子逐渐地对物体位置、移动等空间概念产生感知。
在这一时期,家长可以拿一些安全、柔软的东西给孩子去扔,比如布娃娃、软积木等。
说“不”
“不”这个词很特别,它几乎是大多数孩子学会的第一个除“爸爸”“妈妈”之外的词。
在1岁半至2岁左右,小东西们最喜欢说“不”了,这类似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
源于什么呢?源于他有了自我的概念。
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孩子也许还不会说“你”“我”,但他已经能够区分你我了,所以当你让他做什么时,他会表达我自己的意愿:不!
说“不”是他们能表达的最简单粗暴的自我意识。
虽然是好消息,但老被说“不”也很愁人呢,面对这个叛逆宝宝,家长不可硬碰硬,要引导孩子自己做正确的选择,这是不违背自我意识的。
自言自语
总有个阶段,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自说自话上好半天,既不是跟爸爸说,也不是跟妈妈说,谁也听不懂,但就是说得很起劲。
是的,你猜对了,这是语言发育的过程。
孩子听过很多外部语言之后,会想自我转化,也就是学习、模仿,可惜他的语言发育还不完全,不能自主控制发音,这就出现了让人听不懂的自言自语。
这是一个有趣又有益的过程,自言自语能促进语言发育,爸爸妈妈只要不打断他就行。
当然,能用心聆听这可爱的“外星语”就更好了。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小癖好,有的无伤大雅,有的就不太好,比如喜欢说脏话。
家长首先要承认其合理性,不是你的孩子特别奇怪,也不是天生“调皮蛋”,用不着刻意阻止,但需要引导时,应该加以引导。
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是神奇的,每个生命都是如此,所有匪夷所思的阶段出现,都意味着某种突破性的进步,它混沌、懵懂、但是充满了意义。
请用你的耐心和爱,陪伴和引导,呵护他/她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