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咳嗽这件事,轻轻咳两下还好,要是一直咳,用力咳,看起来就很吓人了。
所以孩子一咳嗽呢,家长就坐不住了:怎么会咳得这么厉害?会不会咳出肺炎?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咳嗽是症状,不是病。
接下来,我们再看,咳嗽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咳嗽?
咳嗽,是一种保护机制
咳嗽最直接的起因是,呼吸道受到了刺激。
被什么刺激了?比如病原体、异物、突然的温度变化。被刺激之后,经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肺内压力会升高,将肺内高压空气排出,这股气流高达161千米每小时,于是能将呼吸道中的异物、病原体、过敏原等排出。
像被食物呛到了会咳嗽,突然吸入冷空气会咳嗽,过敏原被吸入也会咳嗽,这些都十分常见了。吃止咳药,就是阻碍保护机制
经过上面我们知道了,咳嗽其实就是孩子在跟入侵者做斗争。
那让我们来看看,当我们给孩子吃止咳药时,我们其实在干什么——淤积痰液。
呼吸道被感染后,会因为炎症分泌痰液,咳嗽能帮助痰液排出。此时服用止咳药,就意味着痰液淤积,而这可能带来孩子窒息的风险。加重感染。可想而知,咳嗽能把病原体咳出,如果咳嗽被阻断了,那病原体大量留在孩子体内,不得加重感染吗?
咳嗽是保护机制,是保护机制,是保护机制!给孩子吃止咳药,无异于把救火队员赶回家,纵容火势蔓延。
孩子咳嗽,家长应该做的是找到咳嗽的病理原因,然后对症治疗,而不是盯着咳嗽不放。
如果咳嗽一直不好呢?
奇怪的是,经常孩子感冒都好了,咳嗽却迟迟不见好,这种时候难道也不用管?
需不需要管要分情况来看:
不用管的情况
事实上,就算感冒症状好得差不多了,也不代表病原体已经完全被消灭。免疫系统会对残余的病原体进行持续攻击,咳嗽当然也在继续。
而且,呼吸道刚刚被病原体“袭击”过,可能存在损伤,就算病原体已经被消灭了,呼吸道也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这时一点轻微的刺激,都可能引起咳嗽反应。
所以感冒好了,咳嗽还没听,本身就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孩子没有其他疾病症状,就完全不用担心,更不用吃止咳药。
需要管的情况
这里主要是要考虑几种情况。
首先是上气道综合征,比如慢性咽炎、鼻炎。这种情况下,鼻涕流到咽喉部、气管,就会引发咳嗽,需要针对慢性咽炎、鼻炎进行治疗。
其次是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的时候。这就需要及时就医了,看是否存在喉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异物等疾病。
另外,咳嗽时间实在太长,超过了30天也要引起注意,因为有可能为慢性咳嗽,要及时就诊,看是否存在哮喘、支气管异物等疾病。
细心的宝妈发现了,都不用吃止咳药呀。是的,如果是这类情况,吃止咳药只会掩盖病因,根本没有好处。
会不会咳成肺炎?
既然咳嗽只是症状,当然不会咳成肺炎。
如果说咳嗽很久之后,被查出肺炎,只可能是引起咳嗽的病因进一步感染,发展为肺炎。
也就是说一开始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感染进一步侵入下呼吸道,并逐渐发展为肺炎。
看吧,这才是“咳出肺炎”的本质。所以止咳不能阻止“咳出肺炎”,及时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
那孩子咳嗽,就干看着?
咱大人自己忍忍也就算了,看孩子咳嗽实在闹心,怎么办?
可以喝点东西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像奶液呀,温水呀,蜂蜜呀,都可以缓解刺激。
注意,这里面也有讲究:6个月以下的孩子多喝奶液;6个月以上的孩子多喝温开水;如果是大于1岁的孩子,就可以直接喝蜂蜜了,是蜂蜜,不是蜂蜜水哦。
咳嗽只是自我保护机制,别跟咳嗽过不去,更别止咳,好好治疗病因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