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平时的爱好是打网球,但是最近右侧胳膊肘外侧总是疼痛,尤其是发力的时候,疼痛更加明显,让他很是困扰,于是便来到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朱伟民医生这里就诊,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得了肱骨外上髁炎,也就是俗称的“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顾名思义常见于网球运动员,多发病隐袭,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反复疼痛,当腕关节背伸时会诱发疼痛,疼痛可沿着伸肌群向远端放射;部分患者常感腕关节力弱,避免握手动作,持物困难。该病发病年龄广,44-54岁的人群为主,急性发病对见于体育运动中,慢性发病多与长期进行繁重而单一的劳动相关,比如程序员、木匠、纺织工人以及经常握手的政治家等。
诊断三部曲
对于病史与症状相符的小王,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尤为重要。最常见的是桡侧腕短伸肌腱起点处的压痛,压痛点位于外上髁中点远端0.5-1.0cm处。
伸腕抗阻背伸试验:患者尽量伸直肘关节,前臂旋前,手握拳背伸,与检查者施加的阻力对抗时出现疼痛为阳性(图1)。前臂伸肌张力试验:患者屈曲肘关节,尽量将前臂旋前,然后伸肘,出现肱骨外上髁的疼痛位阳性(图2)。
这样症状与体格检查相符的小王就来到了明确疾病诊断三部曲的最后一步--辅助检查。对于肱骨外上髁炎,常见的检查包括X线、B超和MRI。肘关节正侧位X线虽无法直接看到肌腱炎症,但可以看到肌腱起点处的钙化和肌腱附生,还可以排除肘关节的合并疾病,如骨性关节炎、肘关节后外侧不稳定以及钙化性肌腱炎等(图3)。
B超对急性肌腱撕裂的患者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对于慢性损伤也可以发现外上髁的骨质增生、肌腱水肿、钙化及腱周滑囊增厚等(图4)。
MRI是诊断“网球肘”的金标准,可以清晰的看到韧带的炎症和损伤部位,并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图5)。
明确了小王的诊断后,下一步就是治疗。对于网球肘的患者,其主要症状为疼痛,而并非日常功能受限,因此治疗主要为控制疼痛,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以下五种:
(1)行为纠正,减少患者伸肘屈腕的动作,佩戴腕关节支具控制活动,运动后冰敷;
(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短期内缓解疼痛;
(3)冲击波治疗,利用冲击波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
(4)激素注射,在上述治疗无效时可以进行局部注射,缓解疼痛延缓手术的时间;
(5)自体复血小板血浆注射(PRP):可以炎症的缓解,促进组织的愈合,但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控制症状上,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0%。
对于顽固性的网球肘,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方式是进行切开手术,包括桡侧腕短伸肌腱切点部位的病变部位切除、部分切除外上髁、伸肌腱止点松解等,手术切口较大。我院运动医学科开展了肘关节镜技术,通过在肘关节周围打2-3个孔,在关节镜下即可完成病变位置的切除,通过射频消融的方式从近端向远端松解伸肌腱,从而达到从病因上解决症状(图6、图7),对患者创伤小,伤口美观。
最后,小王遵朱医生的建议减少了网球运动,服用了非甾体抗炎药2周,并佩戴了腕关节活动支具1个月后,疼痛的症状消失了,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