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的关节镜下治疗

朱伟民医生 发布于2020-07-22 15:18 阅读量7355

本文由朱伟民原创

 膝前痛在临床上非常普遍,临床表现为膝前疼痛, 上下楼、下蹲起时疼痛加重,部分病人膝关节有闪动感。屈膝45°位X线片及CT检查多有不同程度髌骨外倾。以往常常把这一疾病归纳为髌软骨软化征, 临床多按髌骨软化症、骨性关节炎给予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为髌软骨软化只是关节切开或关节镜下所见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常常继发于过度的压力负荷或髌股关节的排列异常。
     
     真正的髌软骨软化极其少见,我们将这类疾病称之为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损伤小、操作较简单、效果良好。我院自近年来对两百多例保守治疗失败的外侧髌骨压力综合征患者采取了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部分病人加软骨病灶清理钻孔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绝大部分患者术后半年症状基本消失,上下楼梯自如,对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关于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


      1. 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的诊断:

      (1)临床检查:患者多为成年女性,有长期的发病史,可以单膝发病,但多为双膝交替或同时发病,症状逐年加重,往往当上下楼梯困难时,才引起患者的重视,患者常主诉上下楼梯到某一角度时患病的膝关节出现疼痛,或极度下蹲时出现疼痛,严重时需用手来帮助上下楼或下蹲,偶有打软腿或假性绞锁等症状。临床体检时,患者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度Ⅱ-Ⅲ度,髌股关节外侧面多有压痛。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内侧肌萎缩明显,严重时小腿腓肠肌也出现萎缩。

     (2)影像检查:我们常规进行正侧位加45°轴位X线摄片, ,必要时进行MRI检查, 多有不同程度髌骨外倾,小部份患者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改变。

     (3)关节镜检查:关节镜检查非常重要,镜下首先排除其他问题,如滑膜皱襞综合征,软骨或骨软骨骨折,髌骨外倾或脱位等疾病, 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在镜下常常能看到髌骨的外侧软骨面上看到不同成度的软化灶,严重时有软骨的剥脱,典型的病例可以在对应的股骨外侧髁软骨面上同时存在软化灶或剥脱,有这一情况时更能说明外侧髌股关节压力负荷的增高,同时可以预测该患者的手术效果将会非常好。

     2. 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手术治疗:症状较轻及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度Ⅱ度一下患者经可以予保守治疗及锻炼股四头肌,多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若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其中一条,则需手术治疗:
      ①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缓解,或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②症状明显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③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度Ⅱ度以上或SAGE试验阳性
      ④镜下观察软骨软化或剥脱以外侧髌股关节面为主;
      ⑤X线拍片检查提示明显的髌骨外倾并排除髌骨脱位或半脱位,股骨髁发育不良,高位髌骨等,因为单纯的外侧支持带松解加微骨折术不能纠正这些异常,需加用近端或远端重排术。

      3. 影响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面微骨折术效果的因素:
      (1)术前诊断明确,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髌骨内外侧移动距离相同、关节松弛的患者,做该术式应极为慎重,以免发生髌骨过度内移,对明显的髌骨半脱位或脱位的患者应避免单独进行该术式。

      (2)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的范围目前仍有争议,我们一般上界松解至髌骨外上角的上外方约1. 5cm处,下界即关节镜标准的前外侧入口处,松解后在屈膝约30°的位置髌骨能内移约1 /2髌骨的宽度,在膝关节伸直位髌骨的外缘能抬起约60°~90°(即髌骨的横轴与股骨髁横轴之间的夹角) ,临床效果证明我们的这种松解方法完全是能达到治疗目的。
    
     ( 3)术后应及早地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以免松解处的瘢痕粘连,本组术后第2天就开始CPM机的被动锻炼,有3例患者发生术后血肿,影响了主动锻炼,但不影响被动的功能锻炼,本作者认为CPM机的被动锻炼是术后必不可少的。

     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是前膝疼痛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原因,在骨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几乎天天可以遇到这类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将会造成软骨损伤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理应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诊断并不困难,这类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及体征非常明显,辅助检查一张屈膝45°位X线轴位往往能辅助明确诊断。外侧支持带松解加

软骨病

灶微

骨折

术治疗严重或反复发作的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创伤小,效果满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