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计划

朱伟民医生 发布于2019-10-09 16:38 阅读量8123

本文由朱伟民原创

总       则

1. 本计划具体执行中需视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不同部位的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原则是存在区别的,在练习前一定要明确损伤及缝合部位!

3.半月板前、后角损伤缝合术后可早期(两周后)小负荷负重;体部损伤缝合术后四周内患肢皆不负重

4. 半月板后角缝合术后:术后4-6周的时间内膝关节的过度屈曲都是要避免的

5.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每日2-3次,对于减轻肿胀

6.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

术后各时段康复指导

术后当日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可尝试大腿前侧肌肉绷紧及放松

(清醒时,不限次数,至疲劳为止,组间休息30分钟)

术后第一天

1.术后24小时后,可扶双拐手术肢体不着地行走(仅限于必需活动如上洗手间等)

2.踝关节运动——用力、缓慢、全范围活动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

3.大腿前方肌群练习——即肌肉绷紧及放松。(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4.大腿后侧肌群练习——患腿用力下压,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大于500次/每日

 5.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20次/组,3组/日,早中晚各一次

术后第二天—1周

1.继续第一天各项练习,扶拐下地走路,但是患腿要在支具下保护,患肢不负重 

2.各个方向抬腿练习:下肢体伸直向各方向抬高, 20次/组,3组/日,早中晚

3.术后1周内,手术肢体直夹板或支具固定,不进行屈曲练习

术后第2周—4周

1.继续以上各项练习

2.关于负重问题:(1)体部损伤:术后4周后开始手术肢体部分负重,负重为体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六周后才完全负重,注意下地活动后进行冰敷;(2)前后角损伤:术后2周后在支具保护下开始负重,两周内负重由三分之一增加到完全负重;

3.关于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在别人协助下进行的被动屈膝活动。术后1周,被动屈膝到90°,以后每周增加10°,术后4周,被动屈膝到120°。

4.关于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即是自行主动活动达到的角度,术后4周内,即使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在术后4周已到120°,但膝关节的主动活动还应该在90度以内

术后第五周—第八周

1.关于负重:(1)体部损伤:患肢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术后七周起);

(2)前、后角损伤的患者,五周起就可以在支具保护下完全负重

2.关于活动度:(1)被动活动:术后五周到术后八周,维持在术后4周的120°(2)主动活动:体部患者可到120°,后角患者维持在90°

3.肌力练习:(1)屈伸膝0-30度抗阻力(在小腿绑沙包等)的练习(2)屈膝30°的静蹲(即屈膝30°的蹲马步)练习,早中晚各一次,以疲劳不能坚持为止

4.此期不得过多行走,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术后第2月到第3月

1.去支具保护下完全负重,恢复日常活动,可以屈膝超过120°(主动及被动屈膝)

2.开始一些较缓慢的不带急停及转向的运动,如慢跑及游泳

3.继续静蹲练习,屈至无痛角度保持5—10分钟,   3次/日

4.运动员术后3个月开始专项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

术后四月

1.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2.通过测试,患肢关节活动度达正常,肌力达健侧85%以上,则可完全恢复运动

   1.pn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