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减肥“黑科技”真的管用吗?真的有“躺平式减肥”吗?

蔡贤兵医生 发布于2025-05-20 21:27 阅读量10724

本文由蔡贤兵 黎婷原创


国家喊你来减重?


图源:央视新闻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要是超重肥胖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预计会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相当于每3个成年人中2人超重、每3个儿童中1人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等很多慢性疾病都脱不了关系。



研究表明: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而言肥胖除了影响心理健康,引发自卑等情绪障碍外,还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性器官发育异常。男孩成年后容易小睾丸、小阴茎和精液质量下降等,女孩性早熟、月经异常发病率高,从而影响生育。


对于成年男性而言,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组织累积,是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雄激素缺乏,从而影响性功能及生殖能力。


对于成年女性,脂肪堆积加剧胰岛素抵抗,促使雄激素升高,抑制卵泡发育,导致月经失调、排卵障碍甚至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约50%-70%存在超重或肥胖。


体重管理和国民健康息息相关!


3个指标判断自己

是不是该减肥


▷ 身体质量指数(BMI)

(假设你的体重为75kg,身高为160cm,那你的BMI为75÷1.6²=29.3)


判断标准为BMI≥24.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运动员不适用BMI判断肥胖哦)。


腰围

成年女性腰围≥80cm,男性腰围≥90为中心性肥胖。


体脂率

男性体脂率>25%,女性体脂率>30%为肥胖界限。


作为一个减肥老手,这么多年总结下来,想减肥成功无非六个大字:


管住嘴,迈开腿


但很多朋友说:“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那张嘴,少吃就心慌手抖出虚汗,有胃病,少吃胃就不舒服,这咋办?”


图源:网络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拿出

中医的减肥神器杀手锏

穴位埋线


图源:针灸推拿科蔡贤兵主任


很多人要问了:

“效果这么好,这个项目安全吗?”



当然


图源:网络


首先我们要知道

穴位埋线是传统针灸的延伸


医生会通过专用针具,将可吸收医用蛋白线埋植入特定穴位,通过线体缓慢分解,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从而起到调节胃肠功能、抑制食欲、加速代谢、改善循环、消除局部水肿等作用。


穴位埋线每两周做一次即可,六次为一疗程,相当于长效针灸,更适合现代都市生活节奏。


体脂分析


穴位埋线一般能起到两种作用:

减脂塑形,抑制食欲

调节内分泌



别看它只是小小的一根线,却能辅助改善肥胖症等代谢综合征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痛经、乳腺增生、卵巢早衰等妇科生殖疾病。


对于那些被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泻泄、慢性胃肠炎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困扰的朋友们,埋线疗法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此外,它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和慢性腰背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那我们做完埋线就可以

大吃大喝、不管不顾了吗?


当然不行


穴位埋线通过调节代谢和内分泌来帮助减重、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但饮食管理会直接影响埋线效果


科学合理的饮食才能增强疗效、减少反弹



研究表明,超重/肥胖成人平均4个月可有效减轻体质量的13%,但21个月时约48%的人发生体质量反弹。


因此,减重成功后仍需执行长期的综合减重维持计划,定期调泌疏肝穴位埋线配合科学饮食运动就可以有效维持体重啦~


下方为穴位埋线后的管理手册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可保存



穴位埋线治疗需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大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到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操作引发风险哦!


另外重点提醒大家,胖是一点点吃进去的,瘦也是应该一点点减下来


过度节食减肥或者服用不明成分的减肥产品追求暴瘦,不但容易反弹,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抑郁症和厌食症,甚至影响卵巢功能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针灸推拿科:针灸生殖门诊和中医体重管理门诊经常能碰到因为过度节食减肥或服用不明产品导致卵巢早衰的患者,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科学减肥,不要追求暴瘦哦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针灸推拿科(生殖与孕产针灸康复中心)开设中医体重管理门诊已有十余年,作为广东省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委会的副主委兼职秘书长单位是深圳公立医院最早开展调泌疏肝穴位埋线工作的团队,已为数万人成功减肥,特别是肥胖导致的相关不孕症及青少年肥胖、产后肥胖的朋友都可以了解一下哦❤️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针灸推拿科

(生殖与孕产针灸康复中心)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生殖与孕产针灸康复中心: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针灸推拿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一级临床科室,同时也是中西医结合孕产康复专科联盟牵头单位、深圳市医师协会盆底整合康复专委会主委单位、国医大师刘敏如女科医系研究院临床合作基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职业(岗位)培训基地孕产康复临床教学实习中心。


中心目前设置六大诊疗专区:针灸推拿治疗一区、针灸推拿治疗二区、孕产康复理疗区、盆底治疗室、艾灸治疗室、穴位埋线微创治疗室。针对孕前调理,围产期相关疼痛,产后整体康复等,实现从孕前调理到产后康复的女性中西医结合全周期健康管理。


科室秉承“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理念,衷中参西,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坚持“辨病、辨证、辨经、辨体”施治的诊疗体系,针灸为主,中药为辅,以法选穴,以理遣方,运用针灸、推拿、穴位埋线等传统外治疗法,结合中药、康复理疗,形成了孕前调理-产后康复-儿童保健一体、肌骨疼痛防治贯穿始终的学科特色,全力打造我院中西医结合的服务模式,实现“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建设目标。


特色优势疗法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科室创立了“三调助孕针法”治疗生殖障碍,“盆底调控针法”结合“盆底六部功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调泌疏肝穴位埋线法”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三维整脊手法”矫正骨盆错位,“乳腺八针”、“循经点位通乳手法”治疗乳腺疾病,引进了“调经促孕针法”、“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多种针灸推拿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八大特色亚专科

1、中医孕产康复门诊;2、针灸生殖门诊;3、中医盆底康复门诊;4、多囊卵巢专病门诊;5、卵巢早衰针灸专病门诊;6、中医体重管理门诊;7、颈肩腰腿痛门诊;8、中医儿童康复门诊。


诊疗范围

诊疗范围科室特色治疗手段多样化,包括:针灸、推拿、整脊、运动康复、穴位埋线、针刀、火针、浮针、耳针、火罐、穴位注射、穴位敷贴(三伏三九灸)、火龙灸、隔物灸、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射频治疗、微波、中频、红外热像体质辨识、中医定向透药、牵引、悬吊等,可有效治疗神经肌骨疼痛疾病、生殖与孕产相关病症。诊疗病种包括:1.运动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围产期疼痛、产后身痛、产后耻骨联合分离、后耻骨联合分离症、骨盆错位、产后腹直肌分离、骶髂关节炎、关节炎、腱鞘炎、脊柱侧弯等。2.生殖与孕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症、卵巢早衰、排卵障碍、试管反复种植失败、薄型子宫内膜、孕前调理、盆底功能障碍、围绝经期综合征、乳腺炎、产后乳汁不足等。3.肥胖及损美性疾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痤疮、慢性湿疹、色斑、皱纹等。4.男科疾病:少精弱精畸精症、阳痿早泄、射精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5.神经系统疾病:面瘫、面肌痉挛、带状疱疹神经痛、偏头痛等。6.儿科疾病:小儿咳喘、疳积、消化不良、遗尿症、小儿多动症、体质调理、肌性斜颈、近视等。7.慢性疑难杂病:失眠抑郁、眩晕、耳鸣、慢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慢性胃肠病、便秘、亚健康状态等。




大家今年减掉几斤了?





交通指引

医院停车位较少,为避免市民长时间排队等候,建议绿色出行~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红荔院区)交通指引:

地铁:3号线/6号线通新岭站D出口直行200米

公交站点:市妇幼保健院红荔院区(距离20米)/建艺大厦1(距离580米)/建艺大厦2(距离590米)/市健研中心(距离600米)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交通指引:

地铁:3号线益田站C出口直行400米

公交站点: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距离50米)/福保街道办(距离260米)/市文化创意园(距离400米)/益田村(距离450米

科普支持 | 针灸推拿科 蔡贤兵 黎婷

采写编排 | 宣教科

一审 | 蔡贤兵

二审 | 黄纬璐

三审 | 范文婷


参考文献:


[1]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 [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 13 (11): 1-55.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 . 多囊 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 26.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8.01.002.


[3]焦薇薇,鲁嵒,邱文然,等.肥胖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03):585-588.DOI:10.13935/j.cnki.sjzx.210338.


[4]程文林,危羽豪,胡凡春,等. 中国2010—2016年10~15岁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超重肥胖状况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 2021, 37 (03): 520-524.



本文所涉及案例及照片内容,谢绝私自转载和挪用到其他资讯平台,否则后果自负。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或其他内容涉及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修改,谢谢。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