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情绪管理

程宏辉医生 发布于2025-04-11 00:21 阅读量1026

本文由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脾胃(消化)科 程宏辉原创

萎缩性胃炎的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因为长期焦虑、抑郁或过度担忧可能通过“脑-肠轴”机制加重胃肠道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甚至影响治疗效果。以下从心理调整策略、应对技巧和生活方式干预三个方面提供建议:

一、心理调整:打破恶性循环

1. 正确认知疾病

  避免过度解读:萎缩性胃炎≠胃癌,大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长期稳定。  

  了解可控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复查、调整饮食等能显著降低风险,聚焦行动而非担忧结果。  

2. 接纳不确定性 

  医学无法100%预测疾病进展,但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异常,可以早期干预。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减少反复上网查证带来的焦虑。  

3. 区分“症状”与“疾病”  

  -胃部不适(如胀气、隐痛)可能与情绪紧张、肠道敏感相关,不一定是病情恶化的表现。可通过记录症状日记,观察情绪与症状的关联性。

二、情绪应对技巧:科学减压

1. 呼吸放松法

  腹式呼吸:深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每天练习5-10分钟,缓解紧张情绪。  

2. 正念冥想 

  - 通过专注当下(如观察呼吸、身体感受),减少对疾病的“灾难化想象”。推荐使用冥想类APP(如Headspace、潮汐)辅助练习。  

3. 转移注意力

  - 培养兴趣爱好(如园艺、绘画、运动),避免过度关注身体细微变化。  

4. 认知行为疗法(CBT) 

  - 若焦虑严重,可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学习识别和纠正负面思维(如“我的胃病一定会癌变”)。

三、生活方式:身心同步调节

1. 规律作息与运动

  睡眠充足:熬夜会加重胃肠功能紊乱,建议23点前入睡。  

  适度运动:散步、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同时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  

2. 饮食与情绪关联

  避免刺激食物:咖啡因、酒精可能加重焦虑和胃黏膜刺激。  

  补充“快乐营养素”:Omega-3(深海鱼)、维生素B群(全谷物)、色氨酸(香蕉、牛奶)有助于稳定情绪。  

3. 建立支持系统  

  -与家人或朋友倾诉担忧,加入患者社群(需选择积极向上的群体),分享经验减少孤独感。

四、特殊情况应对

反复就医焦虑:若频繁因轻微症状就医检查,可与医生协商固定随访周期,避免过度医疗。  

躯体化症状明显:如长期失眠、心悸,需排查是否合并焦虑/抑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  

关键提醒 

情绪管理不是“强行乐观”,而是通过科学方法减少内耗。允许自己偶尔低落,但需主动调节,避免陷入长期负面情绪。稳定的情绪能帮助胃肠功能恢复,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自我调节困难,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心身医学科帮助,切勿因“情绪问题”羞于就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