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瘢痕疙瘩,我们还可以这样处理

陈加媛医生 发布于2020-02-21 10:07 阅读量6898

本文由陈加媛原创

       瘢痕疙瘩,这个疾病是有些人心中的痛,因为它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特别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而且一般认为得这种疾病的人往往是有形成本病的素质——瘢痕体质,且有家族倾向,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DSC06761×1_副本.png

 

       瘢痕疙瘩有个姐妹病,叫肥大性瘢痕,它们都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是由于大量结缔组织增殖和透明变性而形成的过度增长。二者仅有程度上的差异与发病部位的不同,在治疗上来说治疗的方法是相通的。

 

       肥大性瘢痕在皮肤受到创伤(比如手术、外伤)后3-4周内发生,持续或间断生长数月至数年,形成不规则的外观。常见的是生长数月后即停止发展,潮红消退,但隆起性增生性的斑块长期存在。而瘢痕疙瘩常发生于上胸或胸骨前区,可以无创伤病史,有时仅仅是局部的一个小毛囊炎或者“痘痘”在挤压后也可出现瘢痕疙瘩,且皮疹不断的缓慢增大,时有瘙痒或刺痛感。

 

       生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的是肥大性瘢痕,而一直不断生长不断扩张地盘的就是瘢痕疙瘩。 


                    DSC06795_副本.jpg                                   DSC06796_副本.jpg

 

      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瘢痕都会造成患者的困扰,尤其是在外露部位,比如说耳廓。在门诊会遇到打个耳洞形成瘢痕的,也会遇到不明原因就出现耳廓瘢痕增生的,而且有些患者就因为这个才发现自己原来是瘢痕体质。 在此提醒一句:一旦发现自己是瘢痕体质,一定要尽量避免受伤,长了痘痘之类的也要尽量避免挤压。

 

       既然瘢痕疙瘩那么讨厌,那自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来应对它,比如激光治疗、液氮冷冻治疗、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局部放射治疗(包括锶90同位素敷贴、浅层X线照射等)、音频电疗等。但是都没有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法。难以避免的是术后复发的问题,且在治疗不当时,可能出现皮疹往鳞状细胞癌的方向转变。

 

       当单一方法不能凑效时,联合治疗就出现了,比如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针对某些部位的瘢痕疙瘩效果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

 

       这是一个年轻男性患者,无任何诱发因素出现了耳廓瘢痕疙瘩数年来求诊,曾经手术切除过又复发了,也进行过糖皮质激素封闭治疗效果欠佳。不断变大的瘢痕疙瘩对这个小伙子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外观甚至影响戴眼镜,还怕以后女朋友会嫌弃。


                                           FDPM5504_副本.jpg


      众所周知,皮肤的表面张力是手术后形成瘢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我们保留足够的表皮减少皮肤的张力就可以削弱这个因素的影响,所以针对瘢痕疙瘩的手术就有一个特殊的术式——核切除术。就是说把皮下的瘢痕组织切掉保留表面的皮肤。

 

      这个案例在进行了核切除术后再联合了锶90同位素敷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FDPM5504_副本.jpg        术前


QMSV3169_副本.jpg                WCAX3526_副本.jpg                 术后即刻


IMG_6692_副本.jpg              术后半年


       核切除术将瘢痕疙瘩增生的核心部分切除并保留足够的表皮实现缝合后表皮“零张力”,手术切口拆线后开始联合锶90同位素敷贴治疗抑制瘢痕的再次增殖,珠联璧合,效果妥妥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