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容缓》咳嗽科普系列讲堂(第7期) 鼻子的问题,咳嗽的“锅”——认识“鼻后滴漏综合征”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11-23 09:27 阅读量104

本文由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回到《“咳”不容缓》咳嗽知识科普系列讲堂。在之前的几期里,我们聊过了咳嗽的病因,咳嗽的发病机制,咳嗽的分类,感染后咳嗽等。今天,我们要揭开一个非常特殊,却又极其常见的咳嗽“幕后黑手”。很多朋友长期咳嗽,总觉得是嗓子或肺的问题,吃了很多止咳药、消炎药也不见好。这时候,您可能需要抬头看看,问题可能出在您的鼻子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鼻子的问题,咳嗽的“锅”:认识“鼻后滴漏综合征”。

第一部分:什么是鼻后滴漏综合征?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有点拗口的名词:“鼻后滴漏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鼻腔或鼻窦的分泌物,不是从前面流出来成为我们熟悉的“鼻涕”,而是悄悄地、反方向地从鼻子的后部,滴漏到我们的咽喉里。

您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鼻腔和咽喉是相通的,就像一条“水管”。正常情况下,鼻腔黏膜会分泌少量黏液,用来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但当鼻子出问题时,比如发炎了,分泌物就会变多、变粘稠。这些多余的“鼻涕”一部分向前流,成为清鼻涕或脓鼻涕;另一部分则向后走,顺着鼻咽壁流到喉咙里,这个向后流的过程,就是“鼻后滴漏”。

这些含有炎性物质的黏液持续刺激我们的咽喉,尤其是声门和气管入口处那个非常敏感的“咳嗽反射区”,身体就会本能地想要把它清除出去,于是——咳嗽就发生了。

正因为这个病的根源在上呼吸道(鼻子、鼻窦),但症状却表现在咳嗽上,所以现在医学界更倾向于使用一个更精准的名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您可以把这两个名词当作一回事。

根据《中国咳嗽诊治指南(2021版)》,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我国慢性咳嗽(咳嗽时间超过8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诊断需要结合鼻部疾病史和相关的咳嗽特征。

第二部分:哪些鼻子问题会引发咳嗽?

那么,究竟是哪些“鼻子的问题”会甩锅给咳嗽呢?主要有以下几类:

过敏性鼻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当您接触到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时,鼻腔会发生“过敏大战”,产生大量清水样的分泌物,很容易向后滴漏。这类患者常伴有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

慢性鼻窦炎:鼻窦是鼻子周围的一些骨性空腔,它们发炎时,会产生脓性或粘脓性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持续从鼻窦开口流入鼻腔,再滴漏到咽喉。患者常感觉有黄脓鼻涕,且伴有鼻塞、头面部胀痛。

非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这类鼻炎与过敏无关,而是对冷空气、刺激性气味、湿度变化等特别敏感,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

感冒后: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后,鼻腔黏膜的炎症和功能恢复需要时间,在此期间,鼻后滴漏的情况可能持续存在,导致感冒好了,咳嗽却迁延不愈。

核心机制:无论病因如何,其导致咳嗽的核心路径都是一样的:鼻腔/鼻窦的炎症 → 分泌物增多 → 鼻后滴漏 → 刺激咽喉咳嗽反射区 → 产生慢性咳嗽。

第三部分:如何识别鼻源性咳嗽

这种咳嗽和气管炎、哮喘的咳嗽有什么不同呢?它有几个典型的特点,您可以对照一下:

咳嗽的感觉:总感觉有东西从鼻子后面流到喉咙里,或者感觉喉咙深处有东西粘着,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所以会习惯性地清嗓子。“嗯、嗯”的清嗓声是典型标志。

咳嗽的姿势:平躺时更容易咳嗽或加重。因为平躺时,滴漏下来的分泌物更容易积聚在咽喉部,产生更强的刺激。所以很多患者抱怨一躺下就咳,半夜或早晨起床时咳嗽尤其剧烈。

咳嗽的声音:通常是干咳,或者只能咳出少量白色泡沫样的痰。有时也能咳出一些从喉咙里吸上来的黏痰。

伴随症状:除了咳嗽,您通常还能找到鼻子的“罪证”。比如: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鼻子痒、打喷嚏等。医生用鼻镜检查时,可能会发现鼻腔黏膜肿胀,或者咽喉壁有黏液附着,像“鹅卵石”一样,我们称之为“卵石样征”。

如果您长期咳嗽,并且符合以上几点特征,那么就要高度怀疑是鼻子在“甩锅”了。

第四部分:如何治疗与自我调理?

找到了根源,治疗就有了方向。我们的原则是:上下游同治,既治鼻子,也止咳

1. 病因治疗(治疗上游的鼻子):

如果是过敏性鼻炎:核心是规避过敏原,并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氟替卡松等)和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控制鼻腔炎症,从源头上减少分泌物。

如果是慢性鼻窦炎:除了使用鼻用激素,医生可能会建议用鼻腔冲洗(如生理盐水或高渗海水)来清除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抗生素或黏液促排剂。

2. 对症治疗(缓解下游的咳嗽):

鼻腔冲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安全的物理疗法。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1-2次,可以直接冲走鼻腔内的分泌物、炎性物质和过敏原,大大减少鼻后滴漏的量。这是治疗和预防的基石。

药物治疗:医生有时会开具一些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来稀释痰液和鼻涕,让其更容易排出。对于咳嗽剧烈的,可能会短期使用一些镇咳药物。

3. 生活调理与预防:

睡觉时垫高头部:可以在头颈部下多垫一个枕头,利用重力减少平卧时的鼻后滴漏。

保持空气湿润: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腔不适,使用加湿器有助于缓解症状。

多喝温水:温水可以稀释黏液,使其更容易被清除。

避免刺激:远离烟酒、辛辣食物,这些都会刺激咽喉,加重咳嗽。

好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当您或家人遇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长期咳嗽,总感觉喉咙有东西,一躺下就加重时,请一定记得抬头看看您的鼻子。鼻后滴漏综合征(也称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这个“甩锅侠”很可能就是真凶。

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鼻部的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抗炎、抗过敏治疗,同时配合鼻腔冲洗等物理方法。

记住,咳嗽只是一种信号,找到并解决背后的根源,才能真正地“咳”不容缓。

如果您有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就诊,让医生帮您做出准确的判断。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本期内容能为大家解开关于咳嗽的一些疑惑。下期节目,我们将探讨另一个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隐藏在咳嗽背后的哮喘——不可忽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敬请期待!感谢您的收听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