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容缓》咳嗽科普系列讲堂(第2期) 是敌还是友?重新审视咳嗽的三大生理作用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10-31 19:05 阅读量214

本文由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大家好,我是microlin医生,欢迎来到《“咳”不容缓》咳嗽科普系列讲堂第2期,这一期的内容是“是敌还是友?重新审视咳嗽的三大生理作用”。上一期,我们带大家揭开了咳嗽的“身世之谜”,知道它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被咳嗽折磨得夜不能寐、胸痛肋酸的时候,咳嗽,它到底是我们应该全力镇压的“敌人”,还是默默保护我们的“朋友”呢?

其实,答案并非非黑即白。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来重新审视一下咳嗽,为大家揭示它不为人知的三大生理作用。理解了这些,您再面对咳嗽时,心态或许会完全不同。

咳嗽的第一重身份——我们忠诚的边防卫士

想象一下,我们的呼吸道就像一座精密而重要的城市,而咳嗽,就是这座城市最忠诚、最警觉的边防卫士。它的首要职责,就是清除异物,保卫疆土。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吃饭时一不小心,米粒或汤汁“呛”到了气管里,立刻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或者在炒辣椒时,一股热浪冲进喉咙,也会让你咳个不停。这,就是我们的“边防卫士”在紧急行动!

这是什么科学原理呢?

在我们的咽喉部和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布满了大量的“哨兵”——也就是咳嗽感受器。当有不速之客,比如食物颗粒、灰尘、烟雾等刺激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立刻通过神经向大脑的“咳嗽中枢”发送警报。大脑随即下达指令,协调胸部、腹部的肌肉猛烈收缩,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像一阵飓风一样,把这些“入侵者”从呼吸道里驱逐出去。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咳嗽这个反射,一个小小的花生米就可能导致致命的窒息。所以,对于这位防止我们“呛死”的忠诚卫士,我们首先要心怀感激。

咳嗽的第二重身份——我们身体里勤恳的清洁工

如果说“边防卫士”是针对突发的大型入侵,那么咳嗽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日复一日的日常保洁工作。它是一位勤恳的呼吸道“清洁工”,负责排出过多的分泌物——也就是痰液。

当我们感冒或者得了支气管炎的时候,呼吸道黏膜会分泌大量的黏液,用来包裹和黏附病毒、细菌以及死亡的细胞。这个时候,我们会感觉喉咙里总有东西,咳出来一看,就是痰。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呼吸道内壁有一层被称为“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自动清洁装置。纤毛像无数双微小的手,不停地向上摆动,将含有细菌、灰尘的黏液推向咽喉部。当黏液(也就是痰)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咳嗽感受器,通过一次有力的咳嗽,将这批“垃圾”排出体外。

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炎的患者,主动有效的咳嗽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它能帮助清理痰液,保持肺部相对干净,避免感染加重。

所以,在生病有痰的时候,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盲目地“镇咳”,而是要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排痰”。这位“清洁工”在工作时,我们不应该强行让它停工,否则只会让“垃圾”堆积如山,让病情迁延不愈。

咳嗽的第三重身份——身体健康敏锐的报警器

除了具体的防御和清洁,咳嗽还有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却极为重要的高级功能——疾病预警。它是一位敏锐的“报警器”。

一位长期吸烟的朋友,总是出现没有感冒原因的、顽固性的干咳。或者,有人发现自己的咳嗽持续了超过8周,成了慢性咳嗽,并且伴有反酸、烧心,或者是在夜间平躺时加重。

这种找不到明确异物或感染原因的、持续的咳嗽,本身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重要的警示信号。它在说:“主人,请注意!我们的内部可能出问题了!”这个“问题”可能包括:

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了食管和咽喉部的咳嗽感受器。

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唯一的或主要症状就是咳嗽。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鼻子的分泌物倒流到咽喉部引起咳嗽。

药物副作用: 比如某些降压药(如ACEI类降压药)引起的咳嗽。

 当然,持续不退的咳嗽也需要警惕更严重的疾病可能,这正是它作为“报警器”最核心的价值。

在我国咳嗽相关诊疗指南中明确指出,对于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的慢性咳嗽,必须进行系统性的病因诊断,而不是简单地对症治疗。 因为只有找到了触发“报警器”的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时,这位“报警器”可能有点烦人,但它是在救你的命。忽视一个长期响起的火警铃声,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当咳嗽持续不愈时,它是在催促您:该去看医生了!

了解了咳嗽的三重身份,也就是三大作用,我们如何面对咳嗽,——这是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咳嗽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既是忠诚的边防卫士,又是勤恳的清洁工,还是敏锐的报警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是我们身体的保护性朋友。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这位“朋友”相处呢?

1、不要滥用镇咳药: 尤其是在感冒初期、痰多的情况下,强力镇咳等于捆住了“清洁工”的手脚,可能导致感染加重。

2、学会辨别咳嗽的性质: 是干咳无痰,还是湿咳有痰?是偶尔一声,还是连续剧咳?这决定了处理方式的不同。

3、尊重身体的信号: 对于急性咳嗽,我们要理解它是在清除病原;对于慢性咳嗽,我们必须重视它背后的病因。

何时需要“干预”这位朋友? 当咳嗽本身已经带来严重困扰,比如导致呕吐、严重失眠、肋骨骨折时,它就从“保护性反射”转变成了“病理性症状”。这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镇咳治疗就是必要的。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为咳嗽“正名”。它并非总是我们的敌人,恰恰相反,在绝大多数时刻,它都是我们身体一道至关重要的防线。

所以,下一次当您或家人咳嗽时,请不要第一时间就把它当作敌人去消灭。不妨先想一想:它是在驱逐异物?是在清理痰液?还是在向我发出某种健康警报? 理解了咳嗽的这三大生理作用,您就掌握了与它和平共处、甚至化“敌”为“友”的智慧。

下期预告:在了解了咳嗽是我们的“朋友”之后,我们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咳嗽很快就好了,有的却缠绵不愈?下一期,我们将深入探讨 《咳和咳不一样!“干咳”与“湿咳”传递的健康信号》 ,帮助您从是否咳痰,咳嗽的声音特征,初步判断咳嗽的病因。敬请期待!科普内容将同时在今日头条、抖音“microlin 医学科普”,微信公众号“microlin 医生”同步播放,欢迎大家收听收看。

我是microlin 医生,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