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肝脏“敌人”名单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沉默杀手”。它可能长期潜伏在人体内,不露声色地侵蚀肝脏健康,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据统计,全球有近3亿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我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区,尽管通过疫苗接种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存量感染者依然众多。了解乙肝、科学防治,是保护我们自身和家人肝脏健康的关键一步。本文将带您全面认识乙型肝炎。

一、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感染后可能表现为急性过程,但更危险的是容易转为慢性感染(感染超过6个月)。慢性乙肝患者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来源,也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认清发病因素
乙肝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它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不会通过共用餐具、拥抱、咳嗽、打喷嚏等日常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1、血液传播: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如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文身、穿耳洞工具、牙刷、剃须刀等。
2、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尤其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这是我国过去乙肝流行的主要原因。
3、性接触传播:无防护的性接触可能因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而传播。
三、 病毒如何在体内作祟?——简化的发病机制
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并不直接杀死细胞。它会利用肝细胞的“机器”复制自己,然后将病毒抗原(如表面抗原HBsAg)呈现在肝细胞膜上。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会去识别并攻击这些被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炎症和坏死。简单来说,肝脏的损伤主要是我们自身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时造成的“误伤”。
如果免疫反应剧烈,就是急性肝炎;如果病毒清除不彻底,免疫系统和病毒长期“打仗”,就形成了慢性肝炎,长期的战火会导致肝脏反复修复、形成纤维组织,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四、 身体会发出哪些“警报”?——症状与体征
急性感染期:
症状:乏力、疲惫、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右上腹不适或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眼白变黄)、尿色深如浓茶。
体征:医生检查可能发现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
慢性感染期:
许多慢性乙肝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这正是其“沉默”和危险之处。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
当疾病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出现肝掌(手掌大小鱼际发红)、蜘蛛痣(皮肤上出现形似蜘蛛的红色血管痣)、腹水(肚子膨隆)、黄疸、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体征。


五、 如何明确诊断与评估严重程度?——特异性检查
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血液检测来诊断和评估乙肝。
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这是筛查和初步诊断的基石。
HBsAg(表面抗原):阳性代表已感染乙肝病毒。
HBeAg(e抗原):阳性通常代表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抗-HBc(核心抗体):阳性代表曾经或正在感染。
HBV DNA:直接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反映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这是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关键指标。
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ALT/AST):是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升高提示肝脏正在发生炎症。
胆红素:升高提示出现黄疸。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形态,早期发现肝硬化、腹水甚至肝癌的迹象。
肝脏硬度检查:一种无创检查,用于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程度。
六、 什么情况需要治疗?
并非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都需要立即治疗。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是一个综合决策的过程,主要依据以下三点:
HBV DNA水平:病毒量高。
转氨酶(AL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有活动性炎症。
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已经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或肝硬化。
对于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只要符合上述治疗指征,就应启动抗病毒治疗。此外,对于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治疗指征会更积极。
七、 什么时候可以“和平共处”?——免疫耐受期
这回答了“什么情况乙肝可以不用药物治疗”的问题。部分慢性乙肝感染者,特别是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时期感染的患者,会处于“免疫耐受期”。此阶段的特点是:
HBeAg阳性。
HBV DNA水平非常高(通常>2×10^7 IU/mL)。
但转氨酶(ALT)持续正常。
肝脏组织学没有或仅有轻微炎症。
此时,免疫系统尚未对感染的肝细胞发起大规模“攻击”,肝脏损伤轻微。目前国内外指南普遍认为,对于真正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不建议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密切监测(每6个月复查肝功、HBV DNA和超声),一旦出现ALT升高,则需重新评估是否进入需要治疗的阶段。
八、 主要治疗手段与常用药物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主流治疗方法是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其优点是高效、低耐药、口服方便、副作用小。
一线首选药物: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丙酚替诺福韦
这些药物能强效抑制病毒复制,耐药屏障高,是指南推荐的首选。
重要提示:抗病毒治疗是长期过程,甚至可能是终身的。患者绝不能自行停药或随意换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毒反弹,引发严重的肝炎急性发作。
九、 疾病预防与生活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是王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实行免费接种。未感染过的成年人也应检测并接种疫苗。
阻断母婴传播:对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成功率高达95%以上。
避免高危行为:不共用针头、剃须刀、牙刷;到正规机构文身、穿耳;进行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
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对于乙肝感染者):
戒酒:酒精和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是“雪上加霜”,必须严格戒酒。
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某些中药、保健品),生病时务必告知医生自己的乙肝情况。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优质蛋白,避免高脂肪、霉变食物。
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稳定和肝脏修复。
定期复查:这是管理慢性乙肝的生命线,必须遵医嘱定期进行上述相关检查。
乙型肝炎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健康问题,但绝不可怕。通过科学的预防(尤其是疫苗接种),我们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对于已感染者,通过规范的监测、在适当时机启动并坚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完全可以将病毒压制在“休眠”状态,阻止或延缓肝病进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关键在于:科学认知,规范管理,积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