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胃黏膜发生的溃疡性病变,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据统计,胃溃疡的患病率约为5%-10%,且与生活习惯、感染因素密切相关。作为临床医生,我经常遇到患者因忽视早期症状而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本文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介绍胃溃疡的发病机制、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我们希望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
胃溃疡的发生主要与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受损和攻击因素增强有关。正常情况下,胃黏膜通过黏液和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自己,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但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导致溃疡形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胃溃疡最常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能在胃酸环境中存活的细菌,它通过产生尿素酶和毒素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和溃疡。研究表明,约70%-9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H. pylori感染(Marshall & Warren, 1984)。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长期或大量使用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增加溃疡风险(Laine, 2001)。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消化食物所必需的,但过量分泌会侵蚀胃黏膜。这与遗传、压力和某些疾病(如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有关。
其他因素:吸烟、酗酒、长期精神压力和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加剧胃黏膜损伤。吸烟会减少胃血流,酒精则直接刺激胃黏膜,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溃疡形成。
总之,胃溃疡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2. 典型的临床症状
胃溃疡的症状多样,但典型表现包括:
上腹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烧灼样或钝痛,位于上腹部(心口窝)。疼痛常在餐后1-2小时出现,或夜间加重,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后可暂时缓解。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感到饱胀、嗳气、恶心或食欲减退。部分人会出现反酸和烧心,类似于胃食管反流病。
出血相关症状:如果溃疡侵蚀血管,可能导致黑便(柏油样便)或呕血,这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
其他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或疲劳,这与慢性失血或消化吸收不良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约10%-20%的胃溃疡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并发症发生时才发现(Sung et al., 2009)。因此,定期体检对有风险因素的人群尤为重要。
3. 体征
胃溃疡的体征通常不明显,但在体格检查中可能发现:
上腹压痛:医生按压上腹部时,患者可能感到轻度到中度疼痛。
其他体征:如果溃疡导致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体征,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穿孔时则可能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急性腹膜炎表现)。
这些体征并非特异性,需结合病史和检查(如胃镜)来确诊。
4. 主要的治疗手段
胃溃疡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并发症。主要手段包括:
药物治疗:这是首选方法,包括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
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检测出H. pylori感染,需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结合抗生素和抑酸药。根除H. pylori可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Malfertheiner et al., 2017)。
内镜治疗:对于出血性溃疡,内镜下止血(如注射肾上腺素或热凝治疗)是常用方法。
手术治疗:仅在并发症(如穿孔、梗阻或药物无效时)考虑,手术方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
生活方式调整:结合饮食和习惯改变,作为辅助治疗。
治疗应个体化,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由医生指导进行。
5. 常用的治疗药物
以下药物在胃溃疡治疗中常用,均基于循证医学:
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PPIs是治疗胃溃疡的核心药物,效果优于其他抑酸药(Laine et al., 2010)。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也能减少胃酸分泌,但作用较PPIs弱,常用于轻度病例。
抗生素:用于根除H. pylori,常用组合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需与PPIs联合使用。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米索前列醇,能增强胃黏膜屏障,尤其适用于NSAIDs相关溃疡。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可快速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溃疡。
用药需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以防副作用或耐药性。
6. 疾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胃溃疡的关键在于控制风险因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如果有感染史,及时检测和治疗可预防溃疡发生(Chey et al., 2017)。
避免NSAIDs滥用:如需长期使用NSAIDs,应在医生指导下加用PPIs或米索前列醇保护胃黏膜。
健康饮食:规律进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减少辛辣、油腻食物。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溃疡的重要诱因,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显著降低风险。
压力管理: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定期体检:尤其对有家族史或慢性胃病患者,早期筛查可及时发现病变。
这些措施基于多项研究,能有效减少胃溃疡的发病率。
7.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胃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调整对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或空腹;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限制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增加维生素C摄入(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黏膜修复。
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酒;适度运动,如散步,可改善消化功能。
药物使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服用NSAIDs或激素类药物。
监测症状:如果出现疼痛加重、黑便或呕吐,应立即就医。
心理支持:溃疡与压力相关,寻求社交支持或心理咨询有助于整体康复。
通过这些生活调整,患者不仅能加速愈合,还能预防复发。
胃溃疡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NSAIDs使用和胃酸失衡有关。典型症状包括上腹痛和消化不良,但可能隐匿无声。治疗以药物为主,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预防措施则强调控制感染、健康饮食和避免风险因素。作为大众,我们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并遵循科学建议。
记住,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胃溃疡的第一道防线——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远离并发症,享受高质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