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秋冬“干裂唇”,医生教你科学护唇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10-01 16:05 阅读量278

本文由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每逢秋冬季节,因口唇干裂、脱皮甚至出血而来医院咨询的患者总会增多。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小事一桩,抹点唇膏就好,但事实上,口唇干裂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加重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从医学角度科学认识口唇干裂,并学会如何正确地治疗和预防。

一、 口唇干裂是一种什么病?

口唇干裂,在医学上更常被称为唇炎(Cheilitis),它并非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描述嘴唇(特别是唇红部)出现干燥、脱屑、皲裂、红肿、甚至渗出结痂等一系列炎症状态的总称。

嘴唇的皮肤非常特殊,它比面部其他皮肤更薄,没有皮脂腺和汗腺,因此无法自行分泌油脂或水分来形成保护膜。这使得嘴唇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物理化学刺激和体内因素的影响,导致屏障功能受损,水分流失加快,从而引发干裂。

二、 常见引起口唇干裂的病因是什么?

导致口唇干裂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环境与物理化学因素(最常见)

气候干燥: 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风力大,会加速唇部水分蒸发,这是最主要的诱因。

不良习惯: 频繁舔唇、咬唇或撕扯死皮。唾液中含有消化酶,短暂湿润后会更快地带走水分,并刺激唇部皮肤,导致“越舔越干”的恶性循环。

日晒损伤: 长期紫外线暴露可导致光化性唇炎,这是一种慢性损伤,会使嘴唇变得干燥、粗糙。

接触性刺激: 某些牙膏、漱口水、唇部化妆品(如劣质唇膏)中的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成分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反应。

2、营养因素

B族维生素缺乏: 特别是维生素B2(核黄素)、B3(烟酸)、B6和B12的缺乏,与口角炎和唇炎有关。

缺铁性贫血: 贫血可能导致口唇黏膜组织缺氧,使其更容易干裂和受损。

脱水: 身体整体水分摄入不足,也会直接体现在嘴唇上。

3、疾病与药物因素

皮肤病: 如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都可能累及唇部。

感染: 真菌(如念珠菌)感染常引起口角炎,细菌感染则会加重皲裂和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干燥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黏膜干燥,包括口腔和嘴唇。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治疗痤疮的异维A酸,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引起皮肤和黏膜(包括嘴唇)的极度干燥。

三、 如何治疗及改善口唇干裂现象?

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因、修复屏障、对症处理。

1、基础治疗(针对大多数轻度情况):

使用有效的润唇膏: 选择成分简单、封闭性好的产品。寻找含有凡士林、羊毛脂、蜂蜡、神经酰胺、角鲨烷等保湿和修复屏障成分的唇膏。避免含有薄荷醇、樟脑、芳香剂等潜在刺激成分的产品。

温和去死皮: 如果死皮较多,可先用温热毛巾湿敷嘴唇3-5分钟,待死皮软化后,用湿棉签轻轻滚动去除,切忌粗暴撕拉。之后立即涂抹厚厚一层润唇膏。

夜间加强护理: 睡前涂抹厚厚一层凡士林或唇部专用修复膏,充当唇膜,整夜修复。

2、医疗干预(如果情况严重或长期不愈):

及时就医: 如果自行护理一周以上未见改善,或出现严重疼痛、出血、流脓、糜烂等情况,务必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诊断开具外用药膏。例如:

激素药膏: 如氢化可的松、地奈德乳膏等,用于快速控制严重的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抗生素/抗真菌药膏: 如确诊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会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克霉唑乳膏等。

免疫调节剂: 如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慢性、易复发的唇炎。

口服药物: 对于营养缺乏者,补充相应的维生素或铁剂;对于严重干燥综合征等患者,需进行系统性治疗。

四、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戒除坏习惯: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舔唇、咬唇、撕皮。

注意饮食: 多喝水,保持身体充足水分。饮食均衡,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绿叶蔬菜、蛋奶)和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

避免刺激: 选择温和无香的牙膏和唇部产品。减少辛辣、过热食物对唇部的直接刺激。

做好物理防护: 在寒冷大风天气出门时,戴上口罩或用围巾遮挡嘴唇。夏季户外活动时,使用有防晒功能(SPF15以上)的唇膏。

五、 如何预防口唇干裂?

预防的核心在于持续保湿和避免损伤。

1、将涂唇膏变为日常习惯: 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在感觉干燥前就主动使用润唇膏。

2、建立防护习惯: 出门前、饭后擦嘴后、睡前,都应及时补涂唇膏。

3、均衡饮食,充足饮水: 从内而外维持皮肤健康。

4、定期更换唇膏: 开封后的唇膏产品不宜使用过久,以免滋生细菌。

口唇干裂(唇炎)是秋冬季节的高发问题,它虽常见但不容小觑。其背后是嘴唇皮肤屏障脆弱、易受内外因素影响的体现。应对之道,关键在于打破“舔唇”恶性循环,坚持使用安全有效的润唇膏进行保湿和修复,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果问题持续或加重,请务必及时就医,让医生为您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呵护双唇,需要的是科学的知识和持之以恒的细心护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