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终日与疾病抗争的临床医生,看罢电影《731》,内心的震撼与悲愤久久难以平复。银幕上的残暴景象,已不仅仅是历史的控诉,更是一面映照现实、预示未来的镜子,让我从医学的视角,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电影所揭示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践踏人类文明底线的极致——他们将生命视为草芥,将医学这一救死扶伤的神圣学科,扭曲成了最残忍的杀戮工具。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殇,更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无法愈合的疮疤。
然而,历史的吊诡与现实的残酷在于,影片结束后的故事,更令人细思极恐。战后,部分731部队的罪魁祸首并未得到正义的审判,反而因其“珍贵”的人体实验数据,被美国悄然保护起来,成为了德特里克堡等美军生物实验室的“座上宾”。这是一场肮脏的交易,用无数中国、亚洲无辜民众的生命换来的数据,成了他国开发生物武器的基石。
从此,731的幽灵,并未在1945年消散,它只是换了一身衣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科研”的名义悄然扩散。 今天,美国的生物实验室已如蛛网般遍布世界各地,其背后的动机与安全性,屡屡引发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微生物的威力。它无形、无色、无味,却能在瞬息之间击垮一个强健的躯体。SARS的突然来袭,新冠的全球肆虐,这些突如其来的疫情,在让我们惊叹于病毒狡猾与强大的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绷紧一根弦: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警示?
我们自然不能无端揣测,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保有这份警惕。细菌战,作为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能造成大规模伤亡与社会恐慌的战争形式,从未远离。当战争的形态从传统的枪炮转向看不见的生物制剂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战场上的目标。
“731”的罪行,我们铭记,是为了告慰那些在痛苦中逝去的同胞;而“731”的遗产被继承和扩散的现实,我们警惕,是为了保护今天和未来的生命。这声警钟,必须长鸣:
它警示我们,“勿忘国耻”不仅是情感上的铭记,更是安全上的底线思维。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安全的内涵已极大扩展,生物安全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警示我们,科技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医学可以救人,也可以被铸成杀人的利刃。捍卫科学的伦理与正义,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和医者的天职。
它警示我们,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 在和平的阳光下,我们更需构筑起坚固的公共卫生防线,提升应对突发疫情和潜在生物威胁的能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731》这部电影,撕开的是历史的伤疤,照见的却是现实的隐忧。作为亲历过疫情考验的临床医生,我更深知这“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何等真实与迫近。
愿每一位国人都能从中获得清醒的认知:历史的悲剧,决不能重演;现实的威胁,决不能轻视。 让我们铭记国耻,警钟长鸣,用科学与理性武装自己,守护来之不易的健康与和平。唯有如此,那些逝于“白色死亡”的冤魂,才能得到些许慰藉;我们民族的未来,才能行稳致远。

《叹·观<731>》
黑云压城城欲摧,寒铁森森噬灵光。
仁心竟化修罗场,青囊翻作断魂汤。
冻骨犹凝未啼血,焚烟尚绕未名殇。
三千幼魄衔冤去,百载腥风刺骨凉。
岂料豺狼易冠冕,暗室交易藏刀枪。
罪证竟成珍珑策,恶魔改换白袍妆。
德堡幽光承遗毒,寰球布网潜玄黄。
忽见非典惊寰宇,又逢新冠乱八荒。
柳叶难裁阴阳界,杏林空对生死场。
岂是天灾无征兆?原来人祸已深藏。
今看银屏裂肝胆,警世钟鸣震穹苍。
血训铭心须长惕,微菌噬国胜刀芒。
吾辈当铸金汤固,砺剑守正卫炎黄!
生物疆域岂容犯?兴邦重任在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