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突然咳嗽,发现纸巾或手帕上沾染了鲜红的血迹时,那一刻的惊慌难以言喻。咯血(咳血)——这一临床急症背后,可能隐藏着从轻微炎症到致命疾病的种种危机。作为医生,我深知及时识别和处理的重要性。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咯血,助你在关键时刻守护健康。
一、咯血:不只是“咳出血”那么简单
咯血指喉部及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咳出。注意:鼻腔、口腔或消化道出血(呕血)并非咯血。
常见病因:
1、感染性疾病(最常见):肺结核(全球主要病因,尤其在资源有限地区,WHO报告2022年)、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炎(尤其是真菌性或坏死性肺炎)。
2、肿瘤:支气管肺癌(中央型多见)、支气管良性肿瘤。
3、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动静脉畸形。
4、支气管-肺结构损伤:支气管扩张(慢性感染或遗传因素导致)、肺囊肿、尘肺。
5、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病累及肺(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6、外伤:胸部外伤、气管插管损伤、肺挫伤。
发病机制(“水管”破裂的比喻):
血管直接损伤:炎症、肿瘤侵蚀、异物等破坏血管壁。
血管压力增高:二尖瓣狭窄致肺静脉压升高、肺动脉高压。
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导致止血困难。
血管异常增生/畸形: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肺动静脉畸形。
二、识别咯血:症状与体征
核心表现:咳嗽后咳出鲜红色、暗红色或带泡沫的血痰,血中常混有痰液或气泡。
伴随症状:
持续性咳嗽
胸痛、胸闷
呼吸困难
发热(提示感染)
盗汗、消瘦(警惕结核或肿瘤)
心悸(可能与心脏疾病或大出血相关)
体征:肺部听诊可能出现啰音、哮鸣音、呼吸音减弱;杵状指(见于支扩、肺癌等);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皮肤黏膜出血点(血液病)。
评估严重程度(关键!):
少量咯血:24小时出血量 < 100ml(约小半茶杯)。
中量咯血:24小时出血量100-500ml(约半茶杯到一大碗)。
大咯血:24小时出血量 > 500ml 或单次 > 100ml(一大碗以上)→ 立即急诊!
大咯血主要死因是窒息而非失血性休克。
危险信号:出血速度快、呼吸困难加重、面色苍白、心率快、血压下降、意识模糊。
三、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光片:初筛,可能发现肺炎、肿瘤、心影异常等。
胸部CT扫描(尤其高分辨率CT - HRCT):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肺部结构、出血灶、支气管扩张、血管畸形、肿瘤等。
2、支气管镜检查:
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和支气管内病变(如肿瘤、炎症)。
急诊大咯血时可用于定位出血侧支气管并行填塞止血。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看感染、贫血、血小板)、凝血功能、D-二聚体(查肺栓塞)。
痰检查(找抗酸杆菌、癌细胞、真菌、细菌培养)。
相关疾病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自身抗体)。
4、其他:心电图、心脏超声(疑心脏疾病);血管造影(疑肺栓塞、血管畸形)。
四、关键鉴别:咯血 vs. 呕血
五、紧急应对与治疗
核心原则:保持气道通畅、止血、治疗原发病、防窒息。
1、紧急处理(尤其大咯血):
体位:患侧卧位(已知出血侧),防血液淹溺健侧肺。
保持镇静:安抚患者,避免紧张加剧咳嗽和出血。
气道管理:清除口咽部积血,必要时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吸引。
给氧。
建立静脉通路,备血(大出血时输血)。
2、止血药物:
静脉药物:
垂体后叶素:强力收缩血管,一线用药。注意高血压、冠心病者慎用。
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动脉压(尤其高血压、冠心病不宜用垂体后叶素者)。
氨甲环酸:抗纤溶止血药(CRASH-3试验提示其在创伤出血中安全有效,可类推用于咯血)。
其他: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功能障碍时)。
3、非药物介入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介入放射科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找到出血血管并栓塞,对大咯血或反复咯血疗效显著。
支气管镜下治疗:局部喷洒冰盐水、肾上腺素、凝血酶;球囊压迫止血;激光、电凝、氩气刀等。
4、外科手术:适用于BAE失败、大咯血危及生命、病灶局限可切除者(如肺癌、支扩、曲菌球)。
5、治疗原发病:抗结核、抗感染、抗肿瘤、心衰治疗等。
六、前沿进展:更精准、更微创
1、支气管镜技术革新:超细支气管镜、导航支气管镜(电磁/虚拟)精准定位外周出血灶;经支气管镜激光、冷冻、氩等离子体凝固(APC)应用更成熟。
2、BAE技术优化:使用更精细导管、更安全的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微粒、微球、弹簧圈),提高成功率并减少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3、止血材料研究:新型可注射水凝胶、载药微球在局部止血和促进愈合方面展现潜力(临床前研究阶段)。
七、预防与生活管理
1、控制基础病:严格遵医嘱治疗肺结核、支扩、慢阻肺、心脏病等。
2、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烟草是损害气道、诱发肺癌及咯血的重要元凶。
3、避免刺激:防寒保暖防感冒;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或戴防护口罩;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
4、保持湿润: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5、合理饮食与作息:均衡营养增强抵抗力;避免辛辣、过热过硬食物刺激;保证充足睡眠。
6、避免用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剧烈咳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咳药)。
7、学会咳嗽技巧:有效排痰但避免过度用力咳嗽。
8、警惕信号,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痰中带血丝,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切勿拖延或自行服用“止血偏方”。
咯血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报信号,其背后病因复杂多样,从感染到肿瘤都可能成为诱因。识别咯血特点、评估严重程度、及时与呕血区分,是争取救治时间的关键。现代医学提供了从药物止血到微创介入栓塞等多种有效治疗手段。最重要的预防策略在于积极控制呼吸道基础疾病、远离烟草等危险因素。当痰中带血时,请务必重视,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