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的肩膀:一位52岁公务员的“五十肩”突围记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6-29 16:10 阅读量371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深夜,52岁的公务员王女士又一次在肩部刺痛中醒来。她尝试翻身,右肩却像被水泥浇铸般僵硬。三个月前,一次整理书柜后出现的肩部酸胀,如今已演变为梳头困难、穿衣受阻的噩梦。在骨科门诊,医生的一句“这是典型的五十肩”,揭开了这场“肩部冻结”之谜。本文将借助王女士的案例,带您科学认识这个困扰中年群体的常见病。

一、真实案例:王女士的冻结历程

王女士,52岁,长期伏案工作。3个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肩酸胀,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

夜间痛醒: 侧卧压迫右肩时疼痛剧烈

活动受限: 无法抬手梳头、后背扣内衣、够对侧肩膀

僵硬感: 早晨肩部“锈住”感明显,活动后稍缓解
MRI检查排除肩袖撕裂,诊断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五十肩)”。

二、认识五十肩:不仅仅是年龄的记号

官方名称: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Adhesive Capsulitis)

核心病变: 肩关节囊(包裹肩关节的韧带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增厚、粘连和挛缩,导致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

为何叫“五十肩”? 高发于40-65岁人群,尤其是50岁左右,故得此名。女性略多于男性。

三、谁更容易被冻结?发病因素探秘

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以下因素显著增加风险:

1、年龄: 40岁以上风险陡增。

2、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糖尿病: 患病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且症状更重、恢复更慢。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有关联。

3、肩部制动: 手臂骨折、肩袖损伤、手术后长期固定不动是重要诱因。

4、自身免疫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

5、其他: 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也可能增加风险。

6、特发性: 相当一部分患者(如王女士)找不到明确诱因,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组织退变和轻微劳损积累有关。

四、肩膀如何一步步被冻住?发病机制

目前公认的核心机制是 “慢性炎症→纤维化→挛缩”的三部曲:

1、炎症期: 关节囊滑膜层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血管增生,组织肿胀。

2、纤维化/粘连期: 炎症持续导致关节囊内胶原蛋白过度沉积,形成瘢痕组织,关节囊增厚、僵硬,关节腔容积显著缩小。

3、挛缩期: 增厚挛缩的关节囊像一件过小的“紧身衣”,将肱骨头紧紧束缚在关节盂内,各方向活动严重受限。

五、识别信号:典型症状与体征

1、疼痛:

深部、弥漫性的钝痛或酸痛,定位不清。

夜间痛(尤其患侧卧位时)是显著特点,常影响睡眠。

活动或触碰肩关节深部可诱发疼痛。

2、活动受限: 这是标志性特征,且呈进行性、多方向受限:

外展: 手臂难以向侧面抬起(如王女士梳头困难)。

外旋: 手臂难以向外旋转(如女性扣后背内衣扣困难)。

内旋: 手臂难以向后背伸(如够对侧肩胛骨或从后裤袋取物困难)。

被动活动(他人帮助活动)同样受限,且终末端有僵硬感。

3、“冻结”感: 患者自觉肩膀像被冻住、卡住、粘住。

六、诊断:如何确认是五十肩

诊断主要基于 典型病史和体格检查:

1、详细问诊: 了解疼痛性质、活动受限情况、起病过程、相关疾病史。

2、全面体格检查:

观察肩部有无萎缩、畸形。

触诊寻找压痛点(五十肩压痛点多在肩关节前方和深部)。

关键: 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检查,确认多方向(尤其外旋)显著受限。

3、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

X线: 通常正常,用于排除骨关节炎、钙化、骨折等。

MRI/超声: 可显示关节囊增厚、盂肱韧带增厚、腋囊挛缩、关节腔积液等征象,但 非诊断必需。主要用于排除肩袖撕裂、盂唇损伤等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七、治疗策略:破冰行动

治疗目标是 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方案需个体化,通常 阶梯式进行:

1、保守治疗(首选,贯穿全程):

①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短期使用,注意胃肠道等副作用)。

镇痛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单纯止痛。

口服低剂量激素: 短期用于疼痛剧烈、炎症明显者(需医生评估利弊)。

②物理治疗 (PT): 核心!

疼痛炎症期: 以缓解疼痛为主(冷敷、热敷、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超声波等),轻柔的关节活动度练习(钟摆运动)。

冻结期/解冻期: 在疼痛耐受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增加肩关节各方向(特别是外旋、外展、内旋)的 拉伸和关节松动术。强调持之以恒 的家庭锻炼计划(爬墙运动、毛巾操、滑轮练习等)。

③关节腔内注射:

糖皮质激素: 非常有效!在炎症期或疼痛严重时,注射到关节腔内可显著减轻疼痛和炎症,为康复锻炼创造条件。效果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

透明质酸钠: 疗效证据不如激素明确,部分研究显示可能有益。

生理盐水扩张: 向关节腔内注入大量生理盐水试图撑开粘连的关节囊,疗效存在争议。

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6-12个月无效、严重影响生活):

①麻醉下手法松解 (MUA): 在全麻下,医生手法活动肩关节以撕裂粘连组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需积极康复。

②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 (AS): 微创手术金标准。在关节镜下精准地切开、松解挛缩增厚的关节囊(特别是前下方和下方)。术后需结合系统的物理治疗,恢复活动度和肌力。

八、最新进展:探索中的曙光

1、富血小板血浆 (PRP): 将患者自身血液离心浓缩得到的富含生长因子的血小板注射入关节腔,理论上可调节炎症、促进组织修复。目前研究显示其对缓解疼痛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对改善活动度的证据尚不充分,需更多高质量研究。

2、干细胞疗法: 处于探索阶段,潜力与挑战并存。

3、精准康复: 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活动度、指导个性化居家康复方案的研究正在兴起。

4、神经调控: 如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探索性治疗。

九、预防与生活管理:防于未然

1、积极控制基础病: 良好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等。

2、避免肩部长期制动: 肩部受伤或术后,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安全的康复活动。

3、保持适度活动: 规律进行肩部活动和拉伸(如游泳、太极拳),维持关节灵活性。

4、注意姿势: 避免长期伏案、圆肩驼背,保持良好体态。

5、量力而行: 避免肩部过度负荷或突然的暴力动作。

6、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持续肩痛和活动受限,尽早就诊明确诊断,切勿自行当作“肩周炎”盲目大力锻炼,以免加重损伤。

十、王女士的治疗与转归

王女士确诊后:

1、接受了1次肩关节腔内糖皮质激素注射。

2、在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包括热疗、超声波、关节松动术和严格的家庭锻炼)。

3、坚持每日进行爬墙、外旋拉伸、钟摆运动等。

治疗4个月后,王女士的夜间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度恢复约80%,日常生活自理无碍。医生叮嘱她仍需坚持锻炼巩固疗效。

“五十肩”(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中年人群肩痛僵硬的常见元凶,其核心在于肩关节囊的炎症粘连与挛缩。典型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疼痛(尤其夜间痛)和多方向活动受限。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基石是个体化物理治疗结合疼痛管理,关节腔激素注射是缓解疼痛的有力武器,保守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松解。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患者坚持康复锻炼是成功“破冰”的关键。积极控制相关疾病、保持肩部适度活动、维持良好姿势,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小贴士:

“五十肩”能自愈吗? 部分轻度患者可能在1-3年内自行缓解,但过程痛苦且常遗留不同程度活动受限。积极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锻炼时疼痛怎么办? 应在无痛或轻度可耐受疼痛范围内进行拉伸。锻炼后短暂轻微酸痛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数小时或出现锐痛,说明锻炼过度,需调整。务必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