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孩子本该安睡的房间里却响起阵阵呼噜声。不少家长误以为这是“睡得香”的表现,殊不知,这可能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信号。在我国,儿童OSAHS的患病率高达 1.2%-5.7%,却常被忽视,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认知能力甚至面容悄然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揭开儿童打鼾背后的健康真相。
典型案例:
6岁男孩小明,近一年来夜间打鼾声日渐响亮,常需张口呼吸,家长还观察到他在睡梦中时有憋气、翻身频繁的情况。白天,小明显得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老师反映他上课易走神,脾气也变得急躁。更让妈妈忧心的是,小明的面容似乎有些变化:上唇变短翘起,牙齿排列不齐,下颌后缩,形成了典型的“腺样体面容”。就医后,经鼻咽镜检查发现,小明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约85%,诊断为重度儿童OSAHS。
一、儿童为什么会打鼾?发病因素与机制
1、核心病因:上气道阻塞
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 这是儿童OSAHS最常见的病因(占80%-9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和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过度增生肥大,阻塞鼻咽和口咽部气道。
解剖结构异常: 小下颌、巨舌、颅面畸形(如Pierre Robin序列征、唐氏综合征)、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后鼻孔闭锁等也会导致气道狭窄。
2、功能因素:
上气道扩张肌张力异常: 睡眠时维持上气道开放的肌肉(如颏舌肌)张力下降,气道更容易塌陷。
中枢调控异常: 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下降。
3、诱发与加重因素:
肥胖: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肥胖本身也影响呼吸调控(发病率是非肥胖儿童的4-6倍)。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 引起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加重鼻塞。
环境因素: 二手烟暴露可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加重炎症和水肿。
二、如何识别?典型症状与体征
1、夜间表现:
响亮、持续的鼾声(最普遍的症状)。
呼吸暂停: 鼾声暂停 > 2个呼吸周期,继而喘息或憋醒。
呼吸困难: 张口呼吸、胸腹矛盾运动(吸气时胸廓内陷、腹部鼓起)。
睡眠不安: 频繁翻身、多汗、夜惊、梦游、遗尿(继发性)。
异常睡姿: 头过度后仰或俯卧位睡觉。
2、白天表现:
行为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易怒、攻击性行为、情绪低落(易被误诊为多动症或情绪障碍)。
认知影响: 学习困难、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
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激素主要在深睡眠期分泌,OSAHS影响睡眠结构,可能导致身材矮小。
晨起表现: 口干舌燥、头痛、吞咽困难。
心血管影响: 长期严重缺氧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罕见但严重)。
3、特殊体征“腺样体面容”:
长期张口呼吸导致颌面骨发育异常,表现为:上唇短厚上翘、下颌后缩(小下巴)、牙列拥挤不齐、腭盖高拱、鼻翼萎缩、表情呆板(面部肌肉松弛)。需注意: 及时治疗,部分面容改变是可逆的(尤其是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干预)。
三、疾病有多严重?评估严重程度
医生主要依据 多导睡眠监测(PSG) 结果进行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国际标准):
轻度: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 ≤ AHI < 5 次/小时,最低血氧饱和度 ≥ 85%。
中度: 5 ≤ AHI < 10 次/小时,最低血氧饱和度 80%-85%。
重度: AHI ≥ 10 次/小时,最低血氧饱和度 < 80%。
AHI(Apnea-Hypopnea Index): 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气流停止≥10秒)和低通气(气流减少≥30%并伴血氧下降≥3%)的次数总和。PSG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能全面评估睡眠结构、呼吸事件、血氧饱和度、心电等。
四、确诊需要做什么?特异性检查
1、多导睡眠监测(PSG): 如前所述,是诊断和分级的金标准。通常在睡眠实验室进行一晚监测。
2、鼻咽镜检查(电子纤维鼻咽镜): 直观观察腺样体大小、堵塞后鼻孔的程度(常用堵塞比例如25%、50%、75%、90%来描述)及扁桃体大小(常用分级如I-IV度),是评估解剖阻塞因素的重要手段。
3、鼻咽侧位X线片: 可测量腺样体厚度(A)与鼻咽腔宽度(N)的比值(A/N比值)。A/N ≥ 0.71 提示腺样体显著肥大。方便易行,但不如鼻咽镜直观。
4、其他可选检查:
睡眠问卷(如PSQ问卷): 帮助筛查和初步评估症状。
头影测量片: 评估颅面骨结构。
过敏原检测: 如果怀疑过敏性鼻炎是重要诱因。
五、如何治疗?主要手段与药物
1、一线治疗:手术(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 AT):
适应症: 对于由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引起的轻、中、重度OSAHS儿童,手术是首选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疗效: 手术成功率(症状显著改善或AHI降至正常范围)在70%-90%以上,尤其对不肥胖的患儿效果更佳。
手术方式: 目前多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
2、非手术治疗:
①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适应症: 手术禁忌、手术效果不佳、手术等待期间、或病因主要为肥胖/颅面畸形的患儿。
原理: 睡眠时佩戴面罩,机器提供持续气流压力撑开塌陷的气道。
挑战: 儿童(尤其是幼儿)的依从性是个大问题,需要家长和医疗团队的耐心引导与支持。
②口腔矫治器(下颌前移矫治器):
适应症: 主要用于轻中度OSAHS、下颌后缩的青少年(通常在恒牙列完成后,生长发育高峰期后期使用)。
原理: 睡眠时佩戴,将下颌向前牵引,从而扩大咽腔气道。
③正畸治疗/颌面外科手术: 针对存在严重颅面畸形的患儿。
④抗炎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辅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 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鼻塞。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疗程通常需数周至数月观察效果。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 可能对部分轻症患儿或术后残留症状的患儿有一定辅助作用,尤其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者。疗程和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需遵医嘱。
注意: 药物不能替代手术治疗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引起的OSAHS。疗效有限,且需长期使用。
3、病因治疗:
控制体重: 对于肥胖患儿,减肥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积极控制鼻腔炎症。
避免二手烟暴露。
六、最新治疗进展
1、药物疗法的探索:
靶向生物制剂: 针对特定炎症通路(如白三烯、白细胞介素通路)的单抗类药物正在研究中,可能为不适合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提供新选择(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新型抗炎药物递送系统: 研究更长效、局部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小的鼻腔给药系统。
2、神经刺激疗法: 舌下神经刺激(类似成人OSAHS疗法)在特定青少年群体中的研究。
3、手术技术的精细化与微创化: 如机器人辅助手术、更精准的激光/射频消融技术。
4、个体化诊疗与预测模型: 利用人工智能分析PSG、影像学等多模态数据,更精准预测手术效果和疾病风险,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
七、预防与生活注意事项
1、预防:
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降低腺样体反复炎症刺激的机会。
积极防治过敏: 识别并避免过敏原,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
均衡饮食,控制体重: 避免儿童期肥胖。
创造无烟环境: 严格禁止在家中吸烟。
保持鼻腔清洁: 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
2、生活管理(尤其对于术后或未达手术指征的轻症患儿):
调整睡姿: 尝试侧卧位睡眠,有助于减轻舌根后坠。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健康饮食: 避免睡前过饱,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持续关注: 即使手术后,也应定期复诊,关注症状是否复发(尤其在青春期可能出现二次增生),监测生长发育和颌面发育情况。
正畸干预时机: 对于已出现牙颌面畸形的儿童,应在口腔科医生评估下把握最佳矫治时机(通常在替牙期后期或恒牙早期)。
儿童打鼾绝非小事,它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重要警报。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主要“元凶”,长期缺氧不仅影响睡眠质量,更会损害孩子的智力、行为、生长发育乃至面容(形成“腺样体面容”)。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持续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安或白天精神行为异常,务必及时就医。鼻咽镜和多导睡眠监测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如鼻用激素)主要用于辅助控制鼻腔炎症或特定情况。最新研究正探索更精准的药物和微创疗法。
预防重于治疗,从增强体质、防治过敏、控制体重、远离二手烟做起。莫让“呼噜娃”的鼾声,掩盖了影响其一生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