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还是感冒?一位医生的真实病例告诉你别忽视这些信号!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5-30 06:41 阅读量4585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作为临床医生,我常遇到患者因“反复感冒不好”来就诊。32岁的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感冒一周后,他的黄脓鼻涕越来越多,脸颊胀痛,头痛到无法专注工作。最终确诊为急性鼻窦炎。这种疾病极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却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张先生的真实经历,揭开急性鼻窦炎的面纱。




一、真实案例:当感冒迟迟不愈


张先生,32岁,程序员。起初是普通感冒——流清涕、打喷嚏。但一周后,他出现持续鼻塞、黄绿色脓鼻涕(难以擤出)、右侧脸颊压迫性胀痛,低头时额头也阵阵闷痛,还伴有低热和嗅觉减退。自行服用感冒药无效,症状反而加重,这才来到我的诊室。


经检查:双侧下鼻甲肿胀,右侧中鼻道可见黄脓性分泌物(鼻内镜下清晰可见)。初步判断并非简单感冒,而是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经过针对性治疗,张先生症状在数天内明显缓解。


二、为什么会得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由感染引发:


1、病毒感染(最常见): 大多数急性鼻窦炎由普通感冒病毒(如鼻病毒)引发,属病毒性鼻窦炎,通常可自愈。


2、细菌感染: 当病毒破坏黏膜屏障,细菌乘虚而入,常见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此时需抗生素治疗。


3、其他诱因:

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引起黏膜水肿,堵塞鼻窦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

解剖异常: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阻碍鼻窦引流。

环境刺激: 吸烟、空气污染损伤黏膜纤毛功能。

免疫力低下。


三、识别关键信号:症状与体征


与普通感冒不同,急性鼻窦炎有以下典型表现(常于感冒5-7天后出现或加重):


1、核心症状(“双症一痛”):

鼻塞(持续性/交替性)。

流脓涕(黄/绿色,黏稠,可倒流至咽喉)。

面部疼痛/压迫感: 疼痛部位常提示受累鼻窦(如脸颊痛-上颌窦,额头痛-额窦)。


2、重要支持症状:

嗅觉减退或丧失。

头痛(弯腰或低头时加重)。

发热(多见于细菌感染)。

牙痛(上颌窦炎时可能出现)。

耳闷胀感或咳嗽(鼻涕倒流刺激引起)。


3、医生检查可能发现(体征):

鼻黏膜充血、肿胀。

中鼻道或嗅裂区可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最具提示性!)。

面部相应鼻窦区域(如颊部、前额)可有压痛。


四、病情有多严重?


1、急性鼻窦炎按病程和发作频率分类:

急性: 症状持续时间 < 12周,症状可完全缓解。

复发性急性: 一年内发作 ≥ 4次,每次发作间期症状完全消失。

慢性: 症状持续 > 12周(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和病因)。


2、提示细菌感染可能(需考虑抗生素):

症状持续 ≥ 10天无改善。

症状初期严重(高热≥39°C + 脓涕)或持续 ≥ 3-4天。

症状“双相型”:感冒后好转,几天后突然加重(脓涕、高热、剧痛)。


五、如何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1、问诊与体格检查(最重要): 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金标准,可直观看到中鼻道脓性分泌物)。


2、影像学检查(非必须):

CT扫描: 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主要用于评估复杂病例、并发症或术前评估。普通X光片价值有限。


六、科学治疗:阶梯化与个性化


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控制感染、通畅引流、预防并发症。


1、基础治疗(适用于轻症及病毒性):

鼻腔生理盐水冲洗: 安全有效,清除分泌物过敏原,改善纤毛功能(强烈推荐)。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 如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减轻黏膜炎症水肿,改善通气引流,对病毒性和细菌性均有效。


对症处理: 疼痛可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2、抗菌药物治疗(仅用于明确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

首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需遵医嘱,按剂量疗程服用)。

替代选择(青霉素过敏等): 多西环素、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头孢类(如头孢呋辛、头孢地尼等)。

关键: 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足量足疗程(通常5-7天,严重者10-14天),避免滥用导致耐药。


3、黏液溶解促排剂: 如欧龙马滴剂、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有助于稀化黏液、促进排出。


4、减充血剂(短期使用): 如赛洛唑啉鼻喷剂(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快速缓解鼻塞,但长期用会致药物性鼻炎。


5、中药治疗(需辨证):

部分中成药在循证医学研究中显示辅助疗效,如鼻渊通窍颗粒(适用于风热蕴肺证,症见鼻塞、黄涕、头痛)。

重要提示: 务必在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滥用。


七、防患于未然:预防与生活管理


1、积极防治感冒: 勤洗手、戴口罩、接种流感疫苗。


2、有效控制过敏: 明确过敏原并尽量避免,规范治疗过敏性鼻炎(如坚持使用鼻用激素)。


3、保持鼻腔湿润清洁: 干燥季节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鼻或加湿器,坚持鼻腔冲洗。


4、远离刺激物: 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粉尘、化学气体等。


5、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充足睡眠。


6、正确擤鼻: 单侧鼻孔轻轻擤,避免用力过猛将病菌压入鼻窦。


八、何时必须看医生?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1、“感冒”症状超过10天无好转或加重。

2、出现高热(>39°C)、剧烈头痛或面部疼痛、视力改变、眼周红肿、意识模糊等。

3、反复发作鼻窦炎(一年超过4次)。


急性鼻窦炎绝非“小感冒”。抓住其核心信号——“鼻塞、流脓涕、面部胀痛/头痛”,尤其是在普通感冒一周后出现或加重时,务必提高警惕。鼻腔生理盐水冲洗和鼻用激素是安全有效的基石治疗,抗生素仅在明确细菌感染时使用。积极预防感冒、控制过敏、保持鼻腔健康是远离鼻窦炎的关键。


记住张先生的教训:当“感冒”迟迟不好,别硬扛,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是明智之举。


通过张先生的真实经历和科学拆解,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急性鼻窦炎,避免误诊延误治疗,守护每一次顺畅呼吸的权利!


三要三不要:

要冲洗鼻腔、要重视脓涕面痛、要及早就医!

不要乱吃抗生素、不要长期用滴鼻净、不要忽视过敏!


免责声明: 本文提供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诊疗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果您有同样的健康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交流,或登录“健康160”APP,搜索作者实名“林士军”线上咨询。

相关疾病: